《周書·本紀·卷一》
-
文帝上
太祖文皇帝姓宇文氏,諱泰,字黑獺,代武川人也。其先 出自炎帝神農氏,為黃帝所滅,子孫遯居朔野。有葛烏菟者, 雄武多算略,鮮卑慕之,奉以為主,遂總十二部落,世為大人。 其后曰普回,因狩得玉璽三紐,有文曰皇帝璽,普回心異之, 以為天授。其俗謂天曰宇,謂君曰文,因號宇文國,并以為氏 焉。
普回子莫那,自陰山南徙,始居遼西,是曰獻侯,為魏舅 生之國。九世至侯豆歸,為慕容晃所滅。其子陵仕燕,拜駙馬 都尉,封玄菟公。魏道武將攻中山,陵從慕容寶御之。寶敗, 陵率甲騎五百歸魏,拜都牧主,賜爵安定侯。天興初,徙豪杰 于代都,陵隨例遷武川焉。陵生系,系生韜,并以武略稱。韜 生肱。 肱任有俠有氣干。正光末,沃野鎮人破六汗拔陵作亂,遠 近多應之。其偽署王衛可孤徒黨最盛,肱乃糾合鄉里斬可孤, 其眾乃散。后避地中山,遂陷于鮮于修禮。修禮令肱還統其部 眾。后為定州軍所破,歿于陣。武成初,追尊曰德皇帝。 太祖,德皇帝之少子也。母曰王氏,孕五月,夜夢抱子升 · 天,纔不至而止。
寤而告德皇帝,德皇帝喜曰:“雖不至天,貴亦極矣。”生 而有黑氣如蓋,下覆其身。及長,身長八尺,方顙廣額,美須 髯,發長委地,垂手過膝,背有黑子,宛轉若龍盤之形,面有 紫光,人望而敬畏之。少有大度,不事家人生業,輕財好施, 以交結賢士大夫。
少隨德皇帝在鮮于修禮軍。及葛榮殺修禮,太祖時年十八, 榮遂任以將帥。太祖知其無成,與諸兄謀欲逃避,計未行,會 爾朱榮擒葛榮,定河北,太祖隨例遷晉陽。榮以太祖兄弟雄杰, 懼或異己,遂托以他罪,誅太祖第三兄洛生,復欲害太祖。太 祖自理家冤,辭旨慷慨,榮感而免之,益加敬待。
孝昌二年,燕州亂,太祖始以統軍從榮征之。先是,北海 王顥奔梁,梁人立為魏主,令率兵入洛。魏孝莊帝出居河內以
避之。榮遣賀拔岳討顥,仍迎孝莊帝。
太祖與岳有舊,乃以別將從岳。及孝莊帝反正,以功封寧 都子,邑三百戶,遷鎮遠將軍、步兵校尉。
萬俟丑奴作亂關右,孝莊帝遣爾朱天光及岳等討之,太祖 遂從岳入關,先鋒破偽行臺尉遲菩薩等。及平丑奴,定隴右, 太祖功居多,遷征西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增邑三百戶,加直 閣將軍,行原州事。時關隴寇亂,百姓凋殘,太祖撫以恩信, 民皆悅服。咸喜曰:“早值宇文使君,吾等豈從逆亂?!碧鎳L 從數騎于野,忽聞簫鼓之音,以問從人,皆云莫之聞也。
普泰二年,爾朱天光東拒齊神武,留弟顯壽鎮長安。秦州 刺史侯莫陳悅為天光所召,將軍眾東下。岳知天光必敗,欲留 悅共圖顯壽,而計無所出。太祖謂岳曰 :“今天光尚邇,悅未 有二心,若以此事告之,恐其驚懼,然悅雖為主將,不能制物, 若先說其眾,必人有留心。進失爾朱之期,退恐人情變動,乘 · 此說悅,事無不遂 。”岳大喜,即令太祖入悅軍說之,悅遂不 行。乃相率襲長安,令太祖輕騎為前鋒。太祖策顯壽怯懦,聞 諸軍將至,必當東走,恐其遠遁,乃倍道兼行。
顯壽果已東走,追至華山,擒之。
太昌元年,岳為關西大行臺,以太祖為左丞,領岳府司馬, 加散騎常侍。事無巨細,皆委決焉。
齊神武既破爾朱,遂專朝政。太祖請往觀之。既至并州, 齊神武問岳軍事,太祖口對雄辯,齊神武以為非常人,欲留之。 太祖詭陳忠款,乃得反命,遂星言就道。齊神武果遣追之,至 關,不及。太祖還謂岳曰 :“高歡非人臣也。逆謀所以未發者, 憚公兄弟耳。然凡欲立大功,匡社稷,未有不因地勢,總英雄, 而能克成者也。侯莫陳悅本實庸材,遭逢際會,遂叨任委,既 無憂國之心,亦不為高歡所忌。但為之備,圖之不難。今費也 頭控弦之騎不下一萬,夏州刺史斛拔彌俄突勝兵之士三千余人, 及靈州刺史曹泥,并恃其僻遠,常懷異望。河西流民紇豆陵伊 利等,戶口富實,未奉朝風。今若移軍近隴,扼其要害,示之 以威,服之以德,即可收其士馬,以實吾軍。西輯氐羌,北撫 沙塞,還軍長安,匡輔魏室,此桓文舉也 。”岳大悅,復遣太 祖詣闕請事,密陳其狀。魏帝深納之。加太祖武衛將軍,還令 報岳。 岳遂引軍西次平涼,謀于其眾曰 :“夏州鄰接寇賊,須加 綏撫,安得良刺史以鎮之?”眾皆曰 :“宇文左丞即其人也?!?岳曰:“左丞吾之左右手也,如何可廢?!背烈骼廴眨藦谋娮h。 于是表太祖為使持節、武衛將軍、夏州刺史。太祖至州,伊利 望風款附,而曹泥猶通使于齊神武。
魏永熙三年春正月,岳欲討曹泥,遣都督趙貴至夏州與太 祖計事。太祖曰 :“曹泥孤城阻遠,未足為憂。侯莫陳悅怙眾 密邇,貪而無信,必將為患,愿早圖之 。”岳不聽,遂與悅俱 討泥。二月,至于河曲,岳果為悅所害。其士眾散還平涼,唯 大都督趙貴率部曲收岳尸還營。于是三軍未有所屬,諸將以都 督寇洛年最長,相與推洛以總兵事。洛素無雄略,威令不行, 乃謂諸將曰 :“洛智能本闕,不宜統御,近者迫于群議,推相 攝領,今請避位,更擇賢材。”于是趙貴言于眾曰:“元帥忠公 盡節,暴于朝野,勛業未就,奄罹兇酷。豈唯國喪良宰,固亦 眾無所依。必欲糾合同盟,復讎雪恥,須擇賢者,總統諸軍。 舉非其人,則大事難集,雖欲立忠建義,其可得乎。竊觀宇文 夏州,英姿不世,雄謨冠時,遠邇歸心,士卒用命。加以法令 齊肅,賞罰嚴明,真足恃也。今若告喪,必來赴難,因而奉之, 則大事集矣 ?!敝T將皆稱善。乃命赫連達馳至夏州,告太祖曰: “侯莫陳悅不顧盟誓,棄恩背德,賊害忠良,群情憤惋,控告 無所。公昔居管轄,恩信著聞,今無小無大,咸愿推奉。眾之 思公,引日成歲,愿勿稽留,以慰眾望也 。”太祖將赴之,夏 州吏民咸泣請曰:“聞悅今在(永)〔水〕洛,去平涼不遠。若 已有賀拔公之眾,則圖之實難。愿且停留,以觀其變 。”太祖 曰 :“悅既害元帥,自應乘勢直據平涼,而反趑趄,屯兵水洛, 吾知其無能為也。且難得易失者時也,不俟終日者幾也,今不 早赴,將恐眾心自離 。”都督彌姐元進規欲應悅,密圖太祖。 事發,斬之。
太祖乃率帳下輕騎,馳赴平涼。時齊神武遣長史侯景招引 岳眾,太祖至安定,遇之,謂景曰 :“賀拔公雖死,宇文泰尚 存,卿何為也?”景失色,對曰 :“我猶箭耳,隨人所射,安 能自裁 ?!本坝诖思催€。太祖至平涼,哭岳甚慟。將士且悲且 喜曰 :“宇文公至,無所憂矣。”
于時,魏孝武帝將圖齊神武,聞岳被害,遣武衛將軍元毗 宣旨慰勞,追岳軍還洛陽。毗到平涼,會諸將已推太祖。侯莫 陳悅亦被敕追還,悅既附齊神武,不肯應召。太祖謂諸將曰: “侯莫陳悅枉害忠良,復不應詔命,此國之大賊,豈可容之!” 乃命諸軍戒嚴,將以討悅。
及元毗還,太祖表于魏帝曰 :“臣前以故關西大都督臣岳, 竭誠奉國,橫罹非命,三軍喪氣,朝野痛惜。都督寇洛等,銜 冤茹戚,志雪讎恥。以臣昔同幕府,苦賜要結。臣便以今月十 四日,輕來赴軍,當發之時,已有別表,既為眾情所逼,權掌 兵事。詔召岳軍入京,此乃為國良策。但高歡之眾,已至河東, 侯莫陳悅猶在水洛。況此軍士多是關西之人,皆戀鄉邑,不愿 東下。今逼以上命。悉令赴關,悅躡其后,歡邀其前,首尾受 敵,其勢危矣。臣殞身王事,誠所甘心,恐敗國殄人,所損更 大。乞少停緩,更思后圖,徐事誘導,漸就東引 ?!碧嬷驹?討悅,而未測朝旨,且兵眾未集,假此為詞。因與元毗及諸將 刑牲盟誓,同獎王室。
初,賀拔岳營于河曲,有軍吏獨行,忽見一老翁,須眉皓 素,謂之曰 :“賀拔岳雖復據有此眾,然終無所成。當有一宇 文家從東北來,后必大盛 。”言訖不見。此吏恒與所親言之, 至是方驗。
魏帝詔太祖曰 :“賀拔岳既殞,士眾未有所歸,卿可為大 都督,即相統領。知欲漸就東下,良不可言。今亦征侯莫陳悅 士馬入京。若其不來,朕當親自致罰。宜體此意,不過淹留。” 太祖又表曰 :“侯莫陳悅違天逆理,酷害良臣,自以專戮罪重, 不恭詔命,阻兵水洛,強梁秦隴。臣以大宥既班,忍抑私憾, 頻問悅及都督可朱渾元等歸闕早晚,而悅并維縶使人,不聽反 報。觀其指趣,勢必異圖。臣正為此,未敢自拔。兼順眾情, 乞少停緩?!碧婺伺c悅書責之曰:頃者正光之末,天下沸騰, 塵飛河朔,霧塞荊沔。故將軍賀拔公攘袂勃起,志寧宇縣。授 戈南指,拯皇靈于已墜;擁旄西邁,濟百姓于淪胥。西顧無憂, 繄公是賴。勛茂賞隆,遂征關右。此乃行路所知,不籍一二談 也。
君實名微行薄,本無遠量。故將軍降遷高之志,篤匯征之 理,乃申啟朝廷,薦君為隴右行臺。朝議以君功名闕然,未之 許也。遂頻煩請謁,至于再三。天子難違上將,便相聽許。是 亦遐邇共知,不復煩之翰墨??v使木石為心,猶當知感;況在 生靈,安能無愧。加以王室多故,高氏專權,主上虛心,寄隆 晉鄭。君復與故將軍同受密旨,屢結盟約,期于畢力,共匡時 難。而貌恭心狠,妒勝嫉賢,口血未干,匕首已發。協黨國賊, 共危本朝,孤恩負誓,有靦面目。豈不上畏于天,下慚于地! 吾以弱才,猥當藩牧,蒙朝廷拔擢之恩,荷故將軍國士之 遇。聞問之日,魂守驚馳。便陳啟天朝,暫來奔赴,眾情所推, 遂當戎重。比有敕旨,召吾還闕,亦有別詔,令君入朝。雖操 行無聞,而年齒已宿。今日進退,唯君是視。君若督率所部, 自山隴東邁,吾亦總勒師徒,北道還闕。共追廉、藺之跡,同 慕寇、賈之風。如其首鼠兩端,不時奉詔,專戮違旨,國有常 刑,枕戈坐甲,指日相見。幸圖利害,無貽噬臍。
悅既懼太祖謀己,詐為詔書與秦州刺史萬俟普撥,令與悅 為黨援。普撥疑之,封詔以呈太祖。太祖表之曰 :“臣自奉詔 總平涼之師,責重憂深,不遑啟處。訓兵秣馬,唯思竭力。前 以人戀本土,侯莫陳悅窺窬進退,量度且宜住此。今若召悅授 以內官,臣列旆東轅,匪朝伊夕。朝廷若以悅堪為邊捍,乞處 以瓜、涼一藩。不然,則終致猜虞,于事無益。”
初,原州刺史史歸為岳所親任,河曲之變,反為悅守。悅 遣其黨王伯和、成次安將兵二千人助歸鎮原州。太祖遣都督侯 莫陳崇率輕騎一千襲歸,擒之,并獲次安、伯和等,送于平涼。 太祖表崇行原州事。萬俟普撥又遣其將叱干保洛領二千騎來從 軍。
三月,太祖進軍至原州。眾軍悉集,諭以討悅之意,士卒 莫不懷憤。太祖乃表曰 :“臣聞誓死酬恩,覆宗報主,人倫所 急,赴蹈如歸。自大都督臣岳歿后,臣頻奉詔還闕,秣馬戒途, 志不俟旦。直以督將已下,咸稱賀拔公視我如子,今讎恥未報, 亦何面目以處世間,若得一雪冤酷,萬死無恨。且悅外附強臣, 內違朝旨。臣今上思逐惡之志,下遂節士之心,冀仗天威,為 國除害。小違大順,實在茲辰??硕ㄖ螅X。”
夏四月,引兵上隴,留兄子導為都督,鎮原州。太祖軍令 嚴肅,秋毫無犯,百姓大悅。識者知其有成。軍出木峽關,大 雨雪,平地二尺。太祖知悅怯而多猜,乃倍道兼行,出其不意。 悅果疑其左右有異志者,左右亦不安,眾遂離貳。聞大軍且至, 退保略陽,留一萬余人據守水洛。太祖至水洛,命圍之,城降。 太祖即率輕騎數百趣略陽,以臨悅軍,悅大懼,乃召其部將議 之。皆曰“此鋒不可當 ”,勸悅退保上邽以避之。時南秦州刺 史李弼亦在悅軍,乃間道遣使,請為內應。其夜,悅出軍,軍 中自驚潰,將卒或相率來降。太祖縱兵奮擊,大破之。虜獲萬 余人,馬八千疋。悅與其子弟及麾下數十騎遁走。太祖曰:“悅 本與曹泥應接,不過走向靈州 。”乃令原州都督導邀其前,都 督賀拔潁等追其后。導至牽屯山追及悅,斬之。太祖入上邽, 收悅府庫,財物山積,皆以賞士卒,毫厘無所取。左右竊一銀 鏤甕以歸,太祖知而罪之,即(割)〔剖〕賜將士,眾大悅。 時涼州刺史李叔仁為其民所執,舉州騷擾。宕昌羌梁(企) 〔仚〕定引吐谷渾寇金城。渭州及南秦州氐、羌連結,所在蜂 起。南岐至于瓜、鄯,跨州據郡者,不可勝數。太祖乃令李弼 鎮原州,夏州刺史拔也惡蠔鎮南秦州,渭州刺史可朱渾元還鎮 渭州,衛將軍趙貴行秦州事。征豳、涇、東秦、岐四州粟以給 軍。
齊神武聞秦隴克捷,乃遣使于太祖,甘言厚禮,深相倚結。 太祖拒而不納。時齊神武已有異志,故魏帝深仗太祖。乃征二 千騎鎮東雍州,助為聲援,仍令太祖稍引軍而東。太祖乃遣大 都督梁御率步騎五千鎮河、渭合口,為圖河東之計。太祖之討 悅也,悅遣使請援于齊神武,神武使其都督韓軌將兵一萬據蒲 阪,而雍州刺史賈顯送船與軌,請軌兵入關。太祖因梁御之東, 乃逼召顯赴軍。御遂入雍州。
魏帝遣著作郎姚幼瑜持節勞軍,進太祖侍中、驃騎大將軍、 開府儀同三司、關西大都督、略陽縣公,承制封拜,使持節如 故。于是以寇洛為涇州刺史,李弼為秦州刺史,前略陽郡守張 獻為南岐州刺史。盧待伯拒代,遣輕騎襲擒之,待伯自殺。 時魏帝方圖齊神武,又遣征兵。太祖乃令前秦州刺史駱超 為大都督,率輕騎一千赴洛。進授太祖兼尚書仆射、關西大行 臺,余官封如故。太祖乃傳檄方鎮曰:蓋聞陰陽遞用,盛衰相 襲,茍當百六,無間三五?;始覄摎v,陶鑄蒼生,保安四海, 仁育萬物。運距孝昌,屯沴屢起,隴、冀騷動,燕、河狼顧。 雖靈命重啟,蕩定有期,而乘釁之徒,因生羽翼。
賊臣高歡,器識庸下,出自輿皂,罕聞禮義,直以一介鷹 犬,效力戎行,靦冒恩私,遂階榮寵。不能竭誠盡節,專挾奸 回,乃勸爾朱榮行茲篡逆。及榮以專政伏誅,世隆以兇黨外叛, 歡苦相敦勉,令取京師。又勸吐萬兒復為弒虐,暫立建明,以 令天下,假推普泰,欲竊威權。并歸廢斥,俱見酷害。于是稱 兵河北,假討爾朱,亟通表奏,云取讒賊。既行廢黜,遂將篡 弒。以人望未改,恐鼎鑊交及,乃求宗室,權允人心。天方與 魏,必將有主,翊戴圣明,誠非歡力。而歡阻兵安忍,自以為 功。廣布腹心,跨州連郡,端揆禁闥,莫非親黨。皆行貪虐, 窫窳生人。而舊將名臣,正人直士,橫生瘡痏,動掛網羅。故 武衛將軍伊琳,清貞剛毅,禁旅攸屬;直閣將軍鮮于康仁,忠 亮驍杰,爪牙斯在:歡收而戮之,曾?聞奏。司空高干,是其 黨與,每相影響,謀危社稷。但以奸志未從,恐先泄漏,乃密 白朝廷,使殺高干,方哭對其弟,稱天子橫戮。孫騰、任祥, 歡之心膂,并使入居樞近,伺國間隙,知歡逆謀將發,相繼逃 歸,歡益加撫待,亦無陳白。
然歡入洛之始,本有奸謀。令親人蔡囗作牧河、濟,厚相 恩贍,以為東道主人。故關西大都督、清水公賀拔岳,勛德隆 重,興亡攸寄,歡好亂樂禍,深相忌毒,乃與侯莫陳悅陰圖陷 害。幕府以受律專征,便即討戮。歡知逆狀已露,稍懷旅距, 遂遣蔡囗拒代,令竇泰佐之。又遣侯景等云向白馬,輔世珍等 徑趣石濟,高隆之、疋婁昭等屯據壺關,韓軌之徒擁眾蒲阪。 于是上書天子,數論得失,訾毀乘輿,威侮朝廷。藉此微庸, 冀茲大寶。溪壑可盈,禍心不測?;蜓詮礁扒G楚,開疆于外; 或言分詣伊洛,取彼讒人;或言欲來入關,與幕府決戰。今圣 明御運,天下清夷,百寮師師,四隩來暨。人盡忠良,誰為君 側?而歡威福自己,生是亂階,緝構南箕,指鹿為馬,包藏兇 逆,伺我神器。是而可忍,孰不可容!
幕府折沖宇宙,親當受脤,銳師百萬,彀騎千群,裹糧坐 甲,唯敵是俟,義之所在,糜軀匪恡。況頻有詔書,班告天下, 稱歡逆亂,征兵致伐。今便分命將帥,應機進討?;蛉て湟?, 或襲其窟宅,電繞蛇擊,霧合星羅。而歡違負天地,毒被人鬼, 乘此掃蕩,易同俯拾。歡若渡河,稍逼宗廟,則分命諸將,直 取并州,幕府躬自東轅,電赴伊洛;若固其巢穴,未敢發動, 亦命群帥,百道俱前,轘裂賊臣,以謝天下。
其州鎮郡縣,率土人黎,或州鄉冠冕,或勛庸世濟,并宜 舍逆歸順,立效軍門。封賞之科,已有別格。凡百君子,可不 勉歟。 太祖謂諸將曰 :“高歡雖智不足而詐有余,今聲言欲西, 其意在入洛。吾欲令寇洛率馬步萬余,自涇州東引;王羆率甲 士一萬,先據華州。歡若西來,王羆足得抗拒;如其入洛,寇 洛即襲汾晉。吾便速駕,直赴京邑。使其進有內顧之憂,退有 被躡之勢。一舉大定,此為上策 。”眾咸稱善。
秋七月,太祖帥眾發自高平,前軍至于弘農。而齊神武稍 逼京邑,魏帝親總六軍,屯于河橋,令左衛元斌之、領軍斛斯 椿鎮武牢,遣使告太祖。太祖謂左右曰 :“高歡數日行八九百 里,曉兵者所忌,正須乘便擊之。而主上以萬乘之重,不能決 戰,方緣津據守。且長河萬里,捍御為難,若一處得度,大事 去矣 ?!奔匆源蠖级节w貴為別道行臺,自蒲阪濟,趣并州。遣 大都督李賢將精騎一千赴洛陽。
會斌之與斛斯椿爭權不協,斌之遂棄椿還,紿帝云 :“高 歡兵至。”
七月丁未,帝遂從洛陽率輕騎入關,太祖備儀衛奉迎,謁 見東陽驛。太祖免冠泣涕謝曰 :“臣不能式遏寇虐,遂使乘輿 遷幸。請拘司敗,以正刑書 ?!钡墼唬?
“公之忠節,曝于朝野。朕以不德,負乘致寇。今日相見, 深用厚顏。責在朕躬,無勞謝也 。”乃奉帝都長安。披草萊, 立朝廷,軍國之政,咸取太祖決焉。仍加授大將軍、雍州刺史, 兼尚書令,進封略陽郡公,別置二尚書,隨機處分,解尚書仆 射,余如故。太祖固讓,詔敦諭,乃(授)〔受〕。初,魏帝在 洛陽,許以馮翊長公主配太祖,未及結納,而帝西遷。至是, 詔太祖尚之,拜駙馬都尉。
八月,齊神武襲陷潼關,侵華陰。太祖率諸軍屯霸上以待 之。齊神武留其將薛瑾守關而退。太祖乃進軍討瑾,虜其卒七 千,還長安,進位丞相。
冬十月,齊神武推魏清河王亶子善見為主,徙都于鄴,是 為東魏。
十一月,遣儀同李虎與李弼、趙貴等討曹泥于靈州,虎引 河灌之。明年,泥降,遷其豪帥于咸陽。
閏十二月,魏孝武帝崩。太祖與群公定策,尊立魏南陽王 寶炬為嗣,是為文皇帝。
『周書章節目錄』 『下一章』
周書 本紀卷一譯文
太祖文皇帝姓宇文氏,名諱泰,字黑獺,是代地武川人。他的祖先源自炎帝神農氏,被黃帝滅掉,子孫逃到北邊曠野之地居住下來。后代有個叫葛烏菟的人,雄武多謀略,鮮卑人敬慕他,擁戴他為主子,就…詳情
相關翻譯
相關賞析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友上傳(或整理自網絡),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www.nbkechao.cn/bookview/7127.html
熱門詩詞
- 卜算子(夜泛鏡湖) [魏杞]
- 木蘭花慢(為越僧樵隱賦樵山) [張炎]
- 臨江仙(贈妓) [王之望]
- 【雙調】雁兒落過得勝令 [杜仁杰]
- 【越調】小桃紅_胖妓夜深交 [王和卿]
- 大酺·越調春雨 [周邦彥]
- 西平樂(小石調) [柳永]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
- 「搜神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