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前韻
作者:蘇軾 朝代:宋朝- 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前韻原文:
- 東風未肯入東門,走馬還尋去歲村。
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江城白酒三杯釅,野老蒼顏一笑溫。
已約年年為此會,故人不用賦《招魂》。 - 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前韻拼音解讀:
-
dōng fēng wèi kěn rù dōng mén ,zǒu mǎ hái xún qù suì cūn 。
rén sì qiū hóng lái yǒu xìn ,shì rú chūn mèng le wú hén 。
jiāng chéng bái jiǔ sān bēi yàn ,yě lǎo cāng yán yī xiào wēn 。
yǐ yuē nián nián wéi cǐ huì ,gù rén bú yòng fù 《zhāo hún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
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前韻注釋譯文
這首詩出自蘇軾詩集卷十二1079年元豐二年己未蘇軾四十四歲由于他一直對當時王安石推行的新法持反對態度在一些詩文中又對新法及因新法而顯赫的新進作了譏刺于是政敵便彈劾他作為詩文訕謗朝政及中外臣僚無所畏憚八月十八日蘇軾在湖州被捕押至汴京在御史臺獄中關押四個月后獲釋這年十二月蘇軾被貶為檢校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在州中安置不得簽署公文他于第二年二月一日到達黃州寓定惠院五月二十九日家人也遷到黃州于是遷居臨皋亭1081年元豐四年正月二十日往岐亭訪陳慥潘丙古耕道郭遘將他送至女王城東禪院1082年元豐五年蘇軾四十七歲他于這一年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人出城尋春為一年前的同一天在女王城所作的詩寫下和詩…詳情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前韻作品譯文
春天的東風還不肯吹進東面的城門我和你們二人已經騎著馬出城去尋找去年我們游玩過的村落了人就好像秋天的大雁一樣來去都會有音信痕跡可尋可是往事就好像春天的一場大夢一樣連一點痕跡都沒有留下讓我們去江城邊上的酒館喝上三杯酒家自釀的好酒吧這里的民風淳樸鄉間的老人會用飽經滄桑的臉孔上溫暖的笑容來歡迎你的我們已經約定了每年春季的時候都要出東門踏青所以我的老朋友們啊你們就不必因為此事擔心掛念了…詳情 -
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前韻賞析
組詩其一說春來空谷水潺潺的皪梅花草棘間昨夜東風吹石裂半隨飛雪度關山其二說何人把酒慰深幽開自無聊落更愁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辭相送到黃州這兩首詩都在借半隨飛雪度關山的梅花形象流露一股淡淡的哀怨凄涼之感到黃州次年即1081年元豐四年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東禪莊院以此為題作七律一首末兩句說去年今日關山路細雨梅花正斷魂正是指一年前來黃州途中過麻城五關作梅花詩時的情景再過一年即1082年元豐五年的正月二十日又寫了這首詩頗有樂在此間的味道六年正月二十日復出東門仍用前韻又寫了一首類似的詩上面這些詩表現了詩人身處逆境而能超然曠達并最終執著于現實人生的精神境界這和他從海南赦歸時所說的九死南荒吾不很茲游奇絕冠平生屬同一氣質正是蘇軾的高不可及處…詳情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前韻賞析二
這首詩《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前韻》瀟灑清新涉筆成趣教人很難想象是詩人蒙冤被貶兩年后寫的。…詳情 -
蘇軾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養的寒門地主家庭。祖父蘇序是詩人,父蘇洵長于策論,母程氏親授以書。嘉祐二年(1057)參加禮部考試,中第二名。仁宗殿試時,與其弟蘇轍同科進士及第。因母喪回蜀。嘉祐六年(1061)經歐陽修推薦,應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為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任期滿后…詳情
相關翻譯
相關賞析
作者介紹
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前韻原文,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前韻翻譯,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前韻賞析,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前韻閱讀答案,出自蘇軾的作品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友上傳(或整理自網絡),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翰林詩詞網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www.nbkechao.cn/shi/6620.html
詩詞類別
蘇軾的詩詞
- 《好事近》
- 《浣溪沙(有贈)》
- 《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
- 《減字木蘭花(琴)》
- 《菩薩蠻·回文夏閨怨》
- 《木蘭花令(霜余已失長淮闊)》
- 《調笑令》
- 《臨江仙·送王緘》
- 《減字木蘭花(贈勝之)》
- 《浣溪沙(菊暗荷枯一夜霜)》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