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融 簡介
「唐朝」-
包融(公元695-764),,潤州延陵(今江蘇省丹陽市)人。與于休烈、賀朝、萬齊融為"文詞之友"。 開元初,與賀知章、張旭、張若虛皆有名,號吳中四士。張九齡引為懷州司馬,遷集賢直學士、大理司直。子何、佶,世稱二包,各有集。融詩今存八首。
相關記載
先是,神龍中,知章與越州賀朝、萬齊融,揚州張若虛、邢巨,湖州包融,俱以吳、越之士,文詞俊秀,名揚于上京。朝萬止山陰尉,齊融昆山令,若虛兗州兵曹,巨監察御史。融遇張九齡,引為懷州司戶、集賢直學士。數子人間往往傳其文,獨知章最貴。(《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中《賀知章傳》)
佶字幼正,潤州延陵人。父融,集賢院學士,與賀知章、張旭、張若虛有名當時,號"吳門四士"。(《新唐書》卷一四九《劉晏傳》)融,延陵人。開元間仕歷大理司直。與參軍殷遙、孟浩然交厚,工為詩。二子何、佶,縱聲雅道,齊名當時,號二包。有詩一卷行世。
夫人之于學,苦心難;既苦心成業難,成業者獲名不朽,兼父子兄弟間尤難。歷觀唐人父子如三包、六竇,張碧、張瀛,顧況、非熊,章孝標、章碣;公孫如杜審言、杜甫,錢起、錢(王羽),溫庭筠、溫憲;兄弟如皇甫冉、皇甫曾,李宣古、李宣遠,姚系、姚倫等,皆聯玉無瑕,清塵遠播。芝蘭繼芳,重難改于父道;騷雅接響,庶不慊于祖風。四難之間,揮塵之際,亦可以為美談矣。(元·辛文房《唐才子傳·包融傳》 )
-
包融介紹
包融(695-764):生于潤州延陵(今江蘇省丹陽市),是唐朝著名的詩人。與于休烈、賀朝、萬齊融為"文詞之友"。 開元初,與賀知章、張旭、張若虛皆有名,號吳中…詳情
包融相關資料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友上傳(或整理自網絡),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詩詞吧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www.nbkechao.cn/shiren/7.html
包融的詩詞
- 《武陵桃源送人(武陵川徑入幽遐)》
- 《和陳校書省中玩雪(蕓閣朝來雪)》
- 《武陵桃源送人》
- 《和崔會稽詠王兵曹廳前涌泉勢(茂德來征應)》
- 《酬忠公林亭(江外有真隱)》
- 《送國子張主簿(湖岸纜初解)》
- 《賦得岸花臨水發(笑笑傍溪花)》
- 《登翅頭山題儼公石壁(晨登翅頭山)》
- 《阮公嘯臺(荒臺森荊杞)》
- 更多包融的詩詞>>>
熱門名句
- 離恨又迎春,相思難重陳
-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 桂棹兮蘭枻,斵冰兮積雪;
- 疲馬山中愁日晚,孤舟江上畏春寒
- 日夕涼風至,聞蟬但益悲
- 蜀魂飛繞百鳥臣,夜半一聲山竹裂
- 握手西風淚不干,年來多在別離間
-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 行人日暮少,風雪亂山深
-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