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題李中齋舟中梅屏注釋
-
冰骨清寒瘦一枝。玉人初上木蘭時。懶妝斜立澹春姿。
⑴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沙”或作“紗”。相傳是由西施浣紗的故事得名。又名“小庭花”“玩丹砂”“怨啼鵑”“浣紗溪”“掩蕭齋”“清和風”“換追風”“最多宜”“楊柳陌”“試香羅”“滿院春”“廣寒枝”“慶雙椿”“醉木犀”“錦纏頭”“霜菊黃”“頻載酒”。此調有平仄兩體,平韻見唐詞,仄韻始自李煜。《金奩集》入“黃鐘宮”,《張子野詞》入“中呂宮”。雙調,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韻,下片三句兩平韻,過片多用對偶。⑵澹:也寫作“淡”。
月落溪窮清影在,日長春去畫簾垂。五湖水色掩西施。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友上傳(或整理自網絡),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www.nbkechao.cn/wenzhang/10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