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网站,后入内射欧美99二区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人妻无码,国产+中出+内射

貞觀政要_卷七論文史譯文

查閱典籍:《貞觀政要》——「貞觀政要·卷七論文史」原文

  貞觀初年,唐太宗對監修國史的官員房玄齡說:“我發現《漢書》、《后漢書》記錄有揚雄的《甘泉賦》、《羽獵賦》,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班固的《兩都賦》,這些文章文辭浮華,無益于對帝王的勸誡,為什么還要收錄在史書上呢?今后,如果有人上書議政,只要言辭直率,道理中肯,有利于治國,不管我采納與否,都必須記載在史書上。”

  貞觀十一年,著作佐郎鄧隆上書請求把唐太宗的文章編成文集。唐太宗說:“我的詔書和命令,如果有益于百姓的,史書都已經記載了,足以流傳千古了。如果我的命令不遵循古訓,擾亂了政務,即使辭藻華麗,也終將貽笑后人,這不是我所需要的。像梁武帝父子、陳后主、隋煬帝,他們都有文集傳世,可是他們的行為大都不可取,最后,社稷江山統統斷送在他們手中。君主圣明與否,關鍵在于他的品性和行為,何必一定要有文章流傳后世呢?”太宗最終不許編文集。

  貞觀十三年,褚遂良擔任諫議大夫,兼任撰寫帝王言行的起居注的史官。一次,唐太宗問他:“你的起居注,都寫些什么呢?可不可以讓君王自己看一看?我想看看起居注,用帝王的得失來警戒自己。”褚遂良勸阻說:“現在的起居注,就是古代記錄帝王言語的左史,和記錄帝王行為的右史。無論好壞全部記錄下來,以期望帝王不做對國家不利的事情。可是,我卻沒聽說過帝王自己要看關于自己的史書。”唐太宗說:“我有不好的言行,你們都記錄下來了嗎?”褚遂良說:“常言道,堅守道義不如盡忠職守。我的職責是記錄歷史,怎么可以不把一切都記錄下來呢?”黃門侍郎劉洎說:“帝王有過失,就像日月有日食、月食一樣,人人都看得見。即使褚遂良不記錄,天下老百姓都會記住的。”

  貞觀十四年,唐太宗對房玄齡說:“我每看前朝的史書,懲惡揚善,足以規勸警戒后人。但我不知道,自古以來當朝的國史,為什么不讓帝王親自看到呢?”房玄齡回答說:“國史既然善惡必書,可以警戒帝王不做非法的事情。只是擔心有與君主意見相抵觸的地方,所以不讓君主本人看到。”太宗說:“我的想法不同于古人。現在要親自看國史,如果記有好事,自不必說;如記有不好的事,我可以引為鑒戒,并加以改正。你們把撰寫抄錄好的國史送過來吧。”于是,房玄齡等人就把國史加以刪減整理,成為按照年月順序記事的編年體,撰寫成高祖和太宗的《實錄》各二十卷,上表呈獻。太宗看到六月四日所記玄武門之變說得很含蓄,就對房玄齡說:“從前,周公東征誅殺管叔、蔡叔,從而使周室得以安定。季友用毒藥殺死叔牙,而使魯國得以安寧。我的所作所為,和古人的道理相同,都是為了安定社稷,以利萬民。史官執筆,何須隱晦?你們應當立即改刪虛飾之詞,把這件事的原委寫清楚。”事后,侍中魏徵上奏說:“我聽說,君主身居至尊之位,無所顧忌懼怕,只有國史,足以懲惡勸善,如果寫得不真實,那么讓后世看什么呢?陛下如今叫史官修正《實錄》,很符合公正的道理。”

  貞觀初,太宗謂監修國史房玄齡曰:“比見前、后《漢史》載錄揚雄《甘泉》、《羽獵》,司馬相如《子虛》、《上林》,班固《兩都》等賦,此既文體浮華,無益勸誡,何假書之史策?其有上書論事,詞理切直,可裨于政理者,朕從與不從皆須備載。”

  貞觀十一年,著作佐郎鄧隆表請編次太宗文章為集。太宗謂曰:“朕若制事出令,有益于人者,史則書之,足為不朽。若事不師古,亂政害物,雖有詞藻,終貽后代笑,非所須也。只如梁武帝父子及陳后主、隋煬帝,亦大有文集,而所為多不法,宗社皆須臾傾覆。凡人主惟在德行,何必要事文章耶?”竟不許。

  貞觀十三年,褚遂良為諫議大夫,兼知起居注。太宗問曰:“卿比知起居,書何等事?大抵于人君得觀見否?朕欲見此注記者,將卻觀所為得失以自警戒耳。”遂良曰:“今之起居,古之左、右史,以記人君言行,善惡畢書,庶幾人主不為非法,不聞帝王躬自觀史。”太宗曰:“朕有不善,卿必記耶?”遂良曰:“臣聞守道不如守官,臣職當載筆,何不書之?”黃門侍郎劉洎進曰:“人君有過失,如日月之蝕,人皆見之。設令遂良不記,天下之人皆記之矣。”

  貞觀十四年,太宗謂房玄齡曰:“朕每觀前代史書,彰善癉惡,足為將來規誡。不知自古當代國史,何因不令帝王親見之?”對曰:“國史既善惡必書,庶幾人主不為非法。止應畏有忤旨,故不得見也。”太宗曰:“朕意殊不同古人。今欲自看國史者,蓋有善事,固不須論;若有不善,亦欲以為鑒誡,使得自修改耳。卿可撰錄進來。”玄齡等遂刪略國史為編年體,撰高祖、太宗實錄各二十卷,表上之。太宗見六月四日事,語多微文,乃謂玄齡曰:“昔周公誅管、蔡而周室安,季友鴆叔牙而魯國寧。朕之所為,義同此類,蓋所以安社稷,利萬民耳。史官執筆,何煩有隱?宜即改削浮詞,直書其事。”侍中魏征奏曰:“臣聞人主位居尊極,無所忌憚。惟有國史,用為懲惡勸善,書不以實,后嗣何觀?陛下今遣史官正其辭,雅合至公之道。”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友上傳(或整理自網絡),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www.nbkechao.cn/wenzhang/13219.html

古文典籍

熱門名句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雅安市| 永年县| 宣恩县| 邯郸市| 广西| 湖北省| 永胜县| 肃南| 石台县| 高唐县| 油尖旺区| 永和县| 连云港市| 上蔡县| 喀喇| 钟山县| 腾冲县| 玛多县| 维西| 涞源县| 舒兰市| 苍山县| 济南市| 沂南县| 清苑县| 尖扎县| 张家口市| 兴安盟| 印江| 双柏县| 保康县| 祁门县| 盱眙县| 三都| 县级市| 昆明市| 乌拉特前旗| 金乡县| 乌审旗| 天全县| 灵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