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策_韓一張儀為秦連橫說韓王譯文
-
查閱典籍:《戰(zhàn)國策》——「戰(zhàn)國策·韓一張儀為秦連橫說韓王」原文
張儀為秦國連橫游說韓王說:“韓國地勢險惡,處于山區(qū),出產(chǎn)的糧食不是麥子就是豆子;老百姓吃的,大部分是豆做的飯和豆葉做的湯;如果哪一年收成不好,百姓就連酒糟和谷皮吃不上。土地縱橫不到九百里,糧食儲備也不夠吃兩年。估計大王的兵力總共不到三十萬,其中連雜役和苦力也算在內(nèi)了,如果除去守衛(wèi)邊境哨所的人,現(xiàn)有的土兵不過二十萬罷了。而秦國的軍隊有百余萬,戰(zhàn)車千輛,戰(zhàn)馬萬匹。奔騰跳躍,高擎戰(zhàn)戟,甚至不帶鎧甲沖人敵陣的戰(zhàn)士不可勝數(shù)。秦國戰(zhàn)馬優(yōu)良,士兵眾多。戰(zhàn)馬探起前蹄蹬起后腿,兩蹄之間一躍可達三尋,這樣的戰(zhàn)馬不在少數(shù)。崤山以東的諸侯軍隊,披盔戴甲來會戰(zhàn),秦軍卻可以不穿鎧甲赤身露體地沖鋒上陣,左手提著人頭,右手抓著俘虜凱旋而歸。由此可見,秦國的士兵與山東六國的士兵相比,猶如勇士和懦夫相比;用重兵壓服六國,就像大力土烏獲對付嬰兒一般容易。用孟賁和烏獲這樣的勇士去攻打不馴服的弱國,無異于把千鈞重量壓在鳥蛋上,肯定無一幸免。
各國諸侯根本不考慮自己兵力弱、糧食少的現(xiàn)狀,卻聽信鼓吹合縱者的甜言蜜語,合縱家們互相勾結(jié),標榜欺騙,都說什么:‘聽從我的計謀就可以雄霸天下了。'卻并不顧及國家的長遠利益,只聽信一時的空話,貽誤君主,這太嚴重了。大王如果不歸順秦國,秦必定發(fā)兵占領(lǐng)宜陽,斷絕韓國上黨的交通;東進奪取成皋和宜陽,那大王就將失去鴻臺宮、桑林苑。秦軍封鎖成皋、截斷上黨,那大王的國土豈不是被分割開來了?先歸順秦國就能安全,否則就會招來禍患。
那種正在制造災(zāi)禍卻又想得到好報,計謀淺陋而結(jié)怨太深,違背秦國去順從楚國的做法,哪能不滅亡呢?所以替大王您考慮,不如歸順秦國。秦國所希望的,不過是削弱楚國,而能使楚國削弱的,莫過于韓國了。不是因為韓國比楚國強大,而是韓國在地勢上占有優(yōu)勢。如今大王可到西方歸服秦國,為敝國攻打楚國,秦王一定會很高興。這樣,攻打楚國而占有它的土地,不但轉(zhuǎn)禍為福,而且取悅了秦王,沒有比這更有利的計策了。因此秦王派使臣獻書信一封給大王的御史,但愿大王能有明智的裁決。”韓王說:“幸承您的教誨,我愿意讓韓國做秦國的一個郡縣,修建秦王行宮,春秋助祭,作東方的藩臣,并將宜陽獻給秦國。”
張儀為秦連橫說韓王曰:“韓地險惡,山居,五谷所生,非麥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飯藿羹;一歲不收,民不厭糟糠;地方不滿九百里,無二歲之所食。料大王之卒,悉之不過三十萬,而廝徒負養(yǎng)在其中矣,為除守繳亭鄣塞,見卒不過二十萬而已矣。秦帶甲百余萬,車千乘,騎萬匹,虎摯之士,跿跔科頭,貫頤奮戟者,王不可勝計也。秦馬之良,戎兵之眾,探前趹后,蹄間三尋者,不可稱數(shù)也。山東之卒,被甲冒胃以會戰(zhàn),秦人捐甲徒裎以趨敵,左挈人頭,右挾生虜。夫秦卒之與山東之卒也,猶孟賁之與怯夫也;以重力相壓,猶烏獲之與嬰兒也。夫戰(zhàn)孟賁、烏獲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國,無以異于墮千鈞之重,集于鳥卵之上,必?zé)o幸矣。諸侯不料兵之弱,食之寡,而聽從人之甘言好辭,比周以相飾也,皆言曰:‘聽吾計則可以強霸天下。’夫不顧社稷之長利,而聽須臾之說,詿誤人主者,無過于此者矣。大王不事秦,秦下甲據(jù)宜陽,斷絕韓之上地;東取成皋、宜陽,則鴻名之宮,桑林之苑,非王之有已。夫塞成皋,絕上地,則王之國分矣。先事秦則安矣,不事秦則危矣。夫造禍而求福,計淺而怨深。逆秦而順楚,雖欲無亡,不可得也。故為大王計,莫如事秦。秦之所欲,莫如弱楚,而能弱楚者莫如韓。非以韓能強于楚也,其地勢然也。今王西面而事秦以攻楚,為敝邑,秦王必喜。夫攻楚而私其地,轉(zhuǎn)禍而說秦,計無便于此者也。是故秦王使使臣獻書大王御史,順以決事。”
韓王曰:“客幸而教之,請比郡縣,筑帝宮,祠春秋,稱東藩,效宜陽。”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luò)),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xué)習(xí)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www.nbkechao.cn/wenzhang/13336.html
古文典籍
- 「詩經(jīng)」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jīng)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jīng)」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jīng)」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jīng)」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jīng)」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jīng)」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jīng)」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jīng)」
- 「四十二章經(jīng)」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xùn)」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黃帝四經(jīng)」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xùn)」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nóng)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亦有白骨歸咸陽,營家各與題本鄉(xiāng)
- 永夜角聲悲自語,客心愁破正思家
- 對山河百二,淚痕沾血
-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 人到情多情轉(zhuǎn)薄,而今真?zhèn)€悔多情
- 楊柳乍如絲,故園春盡時
-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