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洵介紹
-
蘇洵(公元1009年5月22日至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四川眉山人。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四月二十五日(1009年5月22日),卒于英宗治平三年四月戊申(1066年5月21日),年五十八歲。年二十七,始發憤為學。歲馀舉進士,又舉茂才異等,皆不中。乃悉焚所寫文章,閉戶益讀書,遂通六經、百家之說,下筆頃刻數千言。至和、嘉祐間,與二子軾、轍同至京師。歐陽修上其所著《衡論》《權書》等二十二篇,士大夫爭傳之。宰相韓琦奏于朝,除秘書省校書郎。與陳州項城令姚辟同修建隆以來禮書,為《太常因革禮》一百卷。書成而卒。洵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謚法>三卷,均《宋史本傳》并傳于世。
蘇洵27歲才發憤讀書,經過十多年的閉門苦讀,學業大進。1056年(仁宗嘉祐元年),領蘇軾、蘇轍去汴京,謁見翰林學士歐陽修。歐陽修很贊賞他的《衡論》、《權書》、《幾策》等文章,認為可與劉向、賈誼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薦蘇洵。公卿士大夫爭相傳誦蘇洵,蘇洵文名因而大盛。宋嘉祐三年,宋仁宗召蘇洵到舍人院參加考試,蘇洵推托有病,不肯去應詔。嘉祐五年,蘇洵被任命為秘書省校書郎。后與陳州(今河南)項城縣令姚辟一同修撰禮書《太常因革禮》。書成不久,蘇洵即去世,朝廷追贈蘇洵為光祿寺丞。
-
蘇洵
蘇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家,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蘇洵長于散文,尤擅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有《嘉祐集》傳世。
作者介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友上傳(或整理自網絡),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www.nbkechao.cn/wenzhang/8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