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經(jīng)典古詩《詠鵝》全文(關(guān)于詠鵝的詩句)
-
?
兒童經(jīng)典古詩《詠鵝》全文
網(wǎng)上有關(guān)“兒童經(jīng)典古詩《詠鵝》全文”話題很是火熱,小編也是針對關(guān)于詠鵝的詩句尋找了一些與之相關(guān)的一些信息進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希望能夠幫助到您。
《詠鵝》是駱賓王在7歲時寫的一首詩,這首詩以清新歡快的語言,抓住鵝的突出特征來進行描寫,寫得自然、真切、傳神,是《唐詩三百首》中最耳熟能詳、最易吟誦的唐詩代表名篇。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兒童經(jīng)典古詩《詠鵝》全文,歡迎參考~
《詠鵝》
鵝 鵝 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譯文
“鵝!鵝!鵝!”,水中,一群鵝兒伸著彎曲的脖子,對著藍天在歌唱。
它們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綠的水面上,紅色的腳掌劃著清波,就像船漿一樣。
注釋
①詠:用詩、詞來敘述或描寫某一事物。詠鵝:用詩詞來贊美鵝。
②項:頸的后部。這里指鵝的脖子。
③掌:詩中指鵝的腳掌。
④撥:劃動,撥開。
賞析
首先,小朋友是不是感覺這首詩很好讀,朗朗上口?你看“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多么好讀,是不是感覺很順?這就是唐詩的一大特點,有韻律美。也就是最后一個字韻母相同或相近,所以讀起來就像順口溜,抑揚頓挫,帶有天然的節(jié)奏。我們給大家講的詩,都是以朗誦為主的,不好讀,讀起來不順暢的詩我們都沒有選。
大家看一下這首詩的第一句,連了三個“鵝”字,“鵝鵝鵝!”古今少有!很有氣勢。運用摹聲的手法,把鵝的鳴叫聲送到人們的耳朵里,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形。不難想象,小作者聽到鵝的叫聲,看到鵝在水面上游來游去,心中多么快活。好像在指給別人:你看你看“鵝鵝鵝”!這完全是孩子的語言。非常生動。
第二句“曲項向天歌”,描寫鵝鳴叫時的樣子:彎曲著長長的脖子,向著藍天高歌。在孩子的眼中,鵝的樣子有多么得意,多么神氣!鵝的脖子比較有特點,所以小詩人抓住了鵝獨特的地方,一個聲音,一個脖子,即使你不知道這首詩的名字,你也應(yīng)該能想到,這是寫的鵝。所以也有的人將這首詩作為謎語來猜,先說詩,再讓大家猜這是什么動物,你也可以讓其他小朋友猜一下?
三、四句描寫鵝游動的情態(tài)。“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潔白的羽毛,碧綠的春水,鮮紅的腳掌,清澈的波紋,白、綠、紅互相映襯,色彩鮮艷。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協(xié)調(diào),美的象一卷畫一樣。鵝在水上是輕輕地“浮”,緩緩地“撥”,動作優(yōu)美高雅,這情景多么的悠然自得,當然會使孩子心情愉快,甚至會高興地手舞足蹈。
小朋友們,你看唐詩沒那么難吧?這首詩的語言樸素自然,新鮮活潑,就像說話一樣。那詩人和一般人最大的差距在哪里呢,我覺得不是文字上的功夫。我們學習的.前十幾首詩,文字都非常的簡單,但非常的優(yōu)美。我覺得詩人和一般人最大的區(qū)別就是觀察力,詩人應(yīng)該是很敏感,能觀察到生活中的獨特的地方,比如說聲音、形象、動作、顏色等,并可以抓住特點進行描繪。“曲項”、“白毛”、“紅掌”,是白鵝的形體特征;“向天歌”、“浮綠水”、“撥清波”,是白鵝的生活習性和行動特征。詩人抓住這些特征,把白鵝浮水時的形象和神態(tài)寫得生動、逼真,給人留下了一副富有情趣的、美麗的圖畫。
在很多的兒童古詩選本中,這首詩都被列為第一位,一是因為他是小孩子寫的,也因為這首詩本身也充滿了畫面感,將大白鵝的形態(tài)聲音都寫活了,小朋友們,你說寫詩簡單嗎?只要你善于觀察,不斷的積累,也可以寫出這樣的好詩哦。
關(guān)于詠鵝的詩句
《詠鵝》作者駱賓王?朝代唐。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翻譯:
鵝鵝鵝,面向藍天,一群鵝兒伸著彎曲的脖子在歌唱。潔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綠水面。紅紅的腳掌,撥動著清清水波。
賞析:
詩歌的第一句連用三個“鵝’字,這種反復(fù)詠唱方法的使用,表達了詩人對鵝的熱愛,增強了感情上的效果。 第二句寫鵝鳴叫的神態(tài),給人以聲聲入耳之感。
鵝的聲音高亢嘹亮,一個“曲”字,把鵝伸長脖子,而且仰頭彎曲著嘎嘎嘎地朝天長鳴的形象寫得十分生動。這句先寫所見,再寫所聽,極有層次。 以上是寫鵝在陸地上行進中的情形,下面兩句則寫鵝群到水中悠然自得游泳的情形。
創(chuàng)作背景:
《詠鵝》相傳是駱賓王七歲時創(chuàng)作的詩歌。小時候的駱賓王,住在義烏縣城北的一個小村子里。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駱家塘。每到春天,塘邊柳絲飄拂,池水清澈見底,水上鵝兒成群,景色格外迷人。有一天,家中來了一位客人。
客人見他面容清秀,聰敏伶俐,就問他幾個問題。七歲的駱賓王皆對答如流,使客人驚訝不已。駱賓王跟著客人走到駱家塘時,一群白鵝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試試駱賓王,便指著鵝兒要他以鵝作詩,駱賓王略略思索便創(chuàng)作了此詩。
《詠鵝》是一首詠物詩,講究的是描繪事物在似與不似之間,物要形神兼?zhèn)洌w現(xiàn)興寄,既不是單純的物,但又不能脫離原來的物。而此處的“神”,當然不是物本身所有的,物作為沒感情沒思想的對象,不可能有什么“神”,但它的形往往以某種方式與人的內(nèi)心相通,所以才有了通過描繪事物的外形,來寄予作者的情感精神的可能性。
1. 詠鵝的古詩
《詠鵝》——唐代:駱賓王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譯文:“鵝!鵝!鵝!”面向藍天,一群鵝兒伸著彎曲的脖子在歌唱。
潔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綠水面;紅紅的腳掌,撥動著清清水波。詩的第一句連用三個“鵝'字,這種反復(fù)詠唱方法的使用,表達了詩人對鵝的熱愛,增強了感情上的效果。
第二句寫鵝鳴叫的神態(tài),給人以聲聲入耳之感。鵝的聲音高亢嘹亮,一個“曲”字,把鵝伸長脖子,而且仰頭彎曲著嘎嘎嘎地朝天長鳴的形象寫得十分生動。
這句先寫所見,再寫所聽,極有層次。下面兩句則寫鵝群到水中悠然自得游泳的情形,詩人用一組對偶句,著重從色彩方面來鋪敘鵝群戲水的情況。
鵝兒的毛是白的,而江水卻是綠的,“白”“綠”對照,鮮明耀眼,這是當句對。
一、創(chuàng)作背景小時候的駱賓王,住在義烏縣城北的一個小村子里。
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駱家塘。有一天,家中來了一位客人。
客人問了他幾個問題。駱賓王皆對答如流,使客人驚訝不已。
駱賓王跟著客人走到駱家塘時,一群白鵝正在池塘里浮游,便指著鵝兒要他以鵝作詩,駱賓王略略思索便創(chuàng)作了此詩。二、作者簡介駱賓王,公元619年出生在婺州義烏(今中國浙江義烏),是唐朝著名的詩人,他在七歲所做的《詠鵝》一直流傳至今,千年不衰,也因為這個典故,他從小被人稱作神童。
在詩詞方面極具天賦,極其擅長寫七言歌行,七言歌行的長篇代表作《帝京篇》辭藻華麗、形式靈活,且言辭工整、音節(jié)和諧、感情豐富、朗朗上口,在當時被稱為是千古絕唱。
2. 詠鵝的古詩1,《詠鵝》唐代:駱賓王
原文: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白話文釋義:白天鵝啊白天鵝,脖頸彎彎,向天歡叫。潔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綠水面;紅紅的腳掌,撥動著清清水波。
2,《鵝贈鶴》唐代:白居易
原文:君因風送入青云,我被人驅(qū)向鴨群。雪頸霜毛紅網(wǎng)掌,請看何處不如君?
白話文釋義:鶴借助風力飛入青天自由翱翔,鵝卻命運不濟被迫和鴨子為伍。我鵝長有雪白的脖頸、潔白的羽毛和紅紅的腳掌,哪一點比不上鶴?
3,《蝶戀花·春漲一篙添水面》宋代:范成大
原文:春漲一篙添水面。芳草鵝兒,綠滿微風岸。畫舫夷猶灣百轉(zhuǎn)。橫塘塔近依前遠。
白話文釋義:春來,綠水新漲一篙深,盈盈地漲平了水面。水邊芳草如茵,鵝兒的腳丫滿跚,鮮嫩的草色,在微風習習吹拂里,染綠了河塘堤岸。畫船輕緩移動,繞著九曲水灣游轉(zhuǎn),望去,橫塘高塔,在眼前很近,卻又像啟船時一樣遙遠。
4,《深院》 唐代:韓偓
原文:鵝兒唼啑梔黃觜,鳳子輕盈膩粉腰。深院下簾人晝寢,紅薔薇架碧芭蕉。
白話文釋義:小鵝兒張開梔子一般的黃嘴巴發(fā)出吃食聲,鳳蝶扭動粉色的細腰在空中飛舞輕盈。院子因為主人拉下窗簾睡眠而變得更清靜,紅色的薔薇和碧綠的芭蕉葉相互襯映。
5,《鵝兒》唐代:李郢
原文:臘后閑行村舍邊,黃鵝清水真可憐。何窮散亂隨新草, 永日淹留在野田。無事群鳴遮水際,爭來引頸逼人前。
白話文釋義:臘月悠閑地走在村舍間的路上,**的小鵝游在清水中間真可憐,哪里管世道紛亂,只是跟著新生的草兒一樣永遠留在田野間,沒事的時候成群地鳴叫在水際,爭相伸長了脖頸直逼人前。
3. 詠鵝的古詩要內(nèi)容詠鵝
體裁:唐詩
朝代:唐代
作者:駱賓王
原文:
é é é
鵝、鵝、鵝,
qū xiàngtiāngē
曲項向天歌。
báimáofúlǜshuǐ
白毛浮綠水,
hóngzhǎngbōqīngbō
紅掌撥清波。
作者簡介:
駱賓王(約638~684)唐代詩人。字觀光,義烏人(今中國浙江義烏)人。唐朝初期的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杰。又與富嘉謨并稱“富駱”。
寫作背景:
這是駱賓王在7歲時寫的一首詩,這首千古流傳的詩歌,沒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歡快的語言,抓住事物(鵝)的突出特征來進行描寫。寫得自然、真切、傳神。
鑒賞:
開頭的“鵝、鵝、鵝”不只是模擬鵝的叫聲,而且把思維的那種躍動表現(xiàn)出來,融為一體。小詩人用三個“鵝”字道出鵝由遠至近的歡叫聲,讓人漸漸看清它“曲項”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態(tài),再寫鵝在水中嬉戲時有聲有色的情景。表現(xiàn)小詩人細微入神的觀察力。
小作者通過白描的手法,簡單的略加勾勒,鵝的鮮明形象就脫穎而出。“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一幅可愛的動態(tài)的形象。
詩中,小作者從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態(tài),去理解和觀察鵝,用了擬人的手法,如把鵝的叫聲說成是“歌”等。同時也把色彩的對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現(xiàn)傳達的豐富和全面。“白毛”、“浮水”、“紅掌”、“清波”,相映成趣,扼要鮮明。 這首詩從一個七歲兒童的眼光看鵝游水嬉戲的神態(tài),寫得極為生動活潑。
首句連用三個“鵝”字,表達了詩人對鵝十分喜愛之情。這三個“鵝”字,可以理解為孩子聽到鵝叫了三聲,也可以理解為孩子看到鵝在水中嬉戲,十分欣喜,高興地連呼三聲“鵝、鵝、鵝”。
次句“曲項向天歌”,描寫鵝鳴叫的神態(tài)。“曲項”二字形容鵝向天高歌之態(tài),十分確切。鵝的高歌與雞鳴不同,雞是引頸長鳴,鵝是曲項高歌。
三、四句寫鵝游水嬉戲的情景:“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浮”“撥”兩個動詞生動地表現(xiàn)了鵝游水嬉戲的姿態(tài)。“白毛”“紅掌”“綠水”等幾個色彩鮮艷的詞組給人以鮮明的視覺形象。鵝白毛紅掌,浮在清水綠波之上,兩下互相映襯,構(gòu)成一幅美麗的“白鵝嬉水圖”,表現(xiàn)出兒童時代的駱賓王善于觀察事物的能力。
駱賓王與王勃、楊炯、盧照鄰齊名,被稱為“初唐四杰”。徐敬業(yè)起兵討伐武則天時,駱賓王代他寫《討武檄》。檄文羅列了武后的罪狀,寫得極感人。當武后讀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兩句時,極為震動,責問宰相為何不早重用此人。徐敬業(yè)兵敗后,駱賓王下落不明,有被殺、自殺、逃匿不知所終等傳說。
無論從什么角度和方面看,在藝術(shù)上,這首詩都是堪稱一絕的。
簡單意思:
鵝,鵝,鵝,
彎彎的脖子對天唱著歌。
一身白毛浮在綠水上,
一對紅掌撥起清水波。
4. 古詩《詠鵝》的全詩句是什么鵝、鵝、鵝,
qū xiàng xiàng tiān gē
曲 項 向 天 歌。
bái máo fú lǜ shuǐ
白 毛 浮 綠 水,
hóng zhǎng bō qīng bō
紅 掌 撥 清 波。
1、《詠鵝》,《全唐詩》第79卷047首,是唐朝詩人駱賓王寫的一首“詠物詩”,相傳是其七歲詩的作品,駱亦因此被目為“神童!全詩共四句,分別寫鵝的樣子、游水時美麗的外形和輕盈的動作,表達了作者對鵝的喜愛之情。詩人駱賓王與王勃、楊炯、盧照鄰齊名,被稱為“初唐四杰”。徐敬業(yè)起兵討伐武則天時,駱賓王代他寫《討武檄》。當武后讀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安”兩句時,心為之觸動,責問宰相為何不早重用此人。
2、小時候的駱賓王,住在義烏縣城北的一個小村子里。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駱家塘。每到春天,塘邊柳絲飄拂,池水清澈見底,水上鵝兒成群,景色格外迷人。有一天,家中來了一位客人。客人見他面容清秀,聰敏伶俐,就問他幾個問題。駱賓王皆對答如流,使客人驚訝不已。駱賓王跟著客人走到駱家塘時,一群白鵝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試試駱賓王,便指著鵝兒要他以鵝作詩,駱賓王略略思索便創(chuàng)作了此詩。
3、相傳是駱賓王在七歲時寫的一首詩,這是一首詠物詩。這首千古流傳的詩歌,沒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歡快的語言,抓住事物(鵝)的突出特征來進行描寫。寫得自然、真切、傳神。
5. 詠鵝的古詩怎么寫題鵝 唐李商隱 眠沙臥水自成群,曲岸殘陽極浦云. 那解將心憐孔翠,羈雌長共故雄分. 舟前小鵝兒 唐杜甫 鵝兒黃似酒,對酒愛新鵝.引頸嗔船逼,無行亂眼多. 翅開遭宿雨,力小困滄波.客散層城暮,狐貍奈若何. 得房公池鵝 唐杜甫 房相西亭鵝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鳳凰池上應(yīng)回首,為報籠隨王右軍. 鵝兒 唐李郢 臘后閑行村舍邊,黃鵝清水真可憐. 何窮散亂隨新草,永日淹留在野田. 無事群鳴遮水際,爭來引頸逼人前. 風吹楚澤蒹葭暮,看下寒溪逐去船. 道州北池放鵝 唐呂溫 我非好鵝癖,爾乏鳴雁姿.安得免沸鼎,澹然游清池. 見生不忍食,深情固在斯.能自遠飛去,無念稻粱為. 詠鵝 唐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鵝贈鶴 唐白居易 君因風送入青云,我被人驅(qū)向鴨群. 雪頸霜毛紅網(wǎng)掌,請看何處不如君? 鶴答鵝 唐白居易 右軍歿后欲何依,只合隨雞逐鴨飛. 未必犧牲及吾輩,大都我瘦勝君肥.
參考資料:
百度知道。 6. 詠鵝這首詩中有哪些描寫動作的詞歌 浮 撥首句連用三個“鵝”字,表達了詩人對鵝十分喜愛之情.這三個“鵝”字,可以理解為孩子聽到鵝叫了三聲,也可以理解為孩子看到鵝在水中嬉戲,十分欣喜,高興地連呼三聲“鵝、鵝、鵝”.次句“曲項向天歌”,描寫鵝鳴叫的神態(tài).“曲項”二字形容鵝向天高歌之態(tài),十分確切.鵝的高歌與雞鳴不同,雞是引頸長鳴,鵝是曲項高歌.三、四句寫鵝游水嬉戲的情景:“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浮”“撥”兩個動詞生動地表現(xiàn)了鵝游水嬉戲的姿態(tài).“白毛”“紅掌”“綠水”等幾個色彩鮮艷的詞組給人以鮮明的視覺形象.鵝白毛紅掌,浮在清水綠波之上,兩下互相映襯,構(gòu)成一幅美麗的“白鵝嬉水圖”,表現(xiàn)出兒童時代的駱賓王善于觀察事物的能力。
7. 關(guān)于鵝的詩句詠鵝
唐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除此以外,還有許多寫鵝的古詩:
題鵝
唐李商隱
眠沙臥水自成群,曲岸殘陽極浦云。
那解將心憐孔翠,羈雌長共故雄分。
舟前小鵝兒
唐杜甫
鵝兒黃似酒,對酒愛新鵝。引頸嗔船逼,無行亂眼多。
翅開遭宿雨,力小困滄波。客散層城暮,狐貍奈若何。
得房公池鵝
唐杜甫
房相西亭鵝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鳳凰池上應(yīng)回首,為報籠隨王右軍。
鵝兒
唐李郢
臘后閑行村舍邊,黃鵝清水真可憐。
何窮散亂隨新草,永日淹留在野田。
無事群鳴遮水際,爭來引頸逼人前。
風吹楚澤蒹葭暮,看下寒溪逐去船。
道州北池放鵝
唐呂溫
我非好鵝癖,爾乏鳴雁姿。安得免沸鼎,澹然游清池。
見生不忍食,深情固在斯。能自遠飛去,無念稻粱為。
鵝贈鶴
唐白居易
君因風送入青云,我被人驅(qū)向鴨群。
雪頸霜毛紅網(wǎng)掌,請看何處不如君?
8. 古詩詠鵝意思和詩句《詠鵝》是我國唐代詩人駱賓王7歲時的作品。全詩共四句,分別寫鵝的樣子、游水時美麗的外形和輕盈的動作,表達了詩人對鵝的喜愛之情。
詩人:駱賓王 朝代:唐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注釋
1. 詠:用詩、詞來敘述或描寫某一事物。《詠鵝》是駱賓王七歲時寫的詩。 2. 項:頸的后部。 3. 掌:詩中指鵝的腳掌。
譯文
大白鵝啊白鵝, 你也就只能彎曲著脖子仰天歡叫, 潔白的身軀漂浮在碧綠的水面上, 紅紅的腳掌撥動著清清的水波。
9. 詠鵝古詩中的名句古詩詠鵝意思和詩句
1.詩句: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駱賓王《詠鵝》
2.譯文:
鵝呀,彎曲著脖子對天高歌。一身雪白的羽毛浮于綠水之上,紅色的腳掌撥動著清澈的水波。
3.注釋:
①詠:用詩、詞來敘述或描寫某一事物。詠鵝:用詩詞來贊美鵝。
②項:頸的后部。這里指鵝的脖子。
③掌:詩中指鵝的腳掌。
④撥:劃動,撥開。
4.賞析:
本詩中,作者從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態(tài),去理解和觀察鵝,用了擬人的手法,如把鵝的叫聲說成是“歌”等。同時也把色彩的對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現(xiàn)傳達的豐富和全面。“白毛”、“綠水”、“紅掌”、“清波”,相映。
首句連用三個“鵝”字,表達了詩人對鵝十分喜愛之情。這三個“鵝”字,可以理解為孩子聽到鵝叫了三聲,也可以理解為孩子看到鵝在水中嬉戲,十分欣喜,高興地連呼三聲“鵝、鵝、鵝”。
次句“曲項向天歌”,描寫鵝鳴叫的神態(tài)。“曲項”二字形容鵝向天高歌之態(tài),十分確切。鵝的高歌與雞鳴不同,雞是引頸長鳴,鵝是曲項高歌。
三、四句寫鵝游水嬉戲的情景:“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浮”“撥”兩個動詞生動地表現(xiàn)了鵝游水嬉戲的姿態(tài)。“白毛”“紅掌”“綠水”等幾個色彩鮮艷的詞組給人以鮮明的視覺形象。鵝白毛紅掌,浮在清水綠波之上,兩下互相映襯,構(gòu)成一幅美麗的“白鵝嬉水圖”,表現(xiàn)出兒童時代的駱賓王善于觀察事物的能力。
無論從什么角度和方面看,在藝術(shù)上,這首詩都是堪稱一絕的。
5.作者介紹:
駱賓王(約619—約687年)字觀光,漢族,婺州義烏人(今浙江義烏)。唐初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杰”。又與富嘉謨并稱“富駱”。高宗永徽中為道王李元慶府屬,歷武功、長安主簿,儀鳳三年,入為侍御史,因事下獄,次年遇赦,調(diào)露二年除臨海丞,不得志,辭官。有集。駱賓王于武則天光宅元年,為起兵揚州反武則天的徐敬業(yè)作《代李敬業(yè)傳檄天下文》,敬業(yè)敗,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殺,或云為僧。
古詩《詠鵝》帶拼音
古詩《詠鵝》帶拼音如下:
鵝(é),鵝,鵝(é),
曲(qū)項(xiàng)向(xiàng)天(tiān)歌(gē)。
白(bái)毛(máo)浮(fú)綠(lǜ)水(shuǐ),
紅(hóng)掌(zhǎng)撥(bō)清(qīng)波(bō)。
以上就是古詩詠鵝注音版。
這首詩通過對一只鵝的描寫,以及鵝的特點和行為,傳達了一種純真、樸素的田園情趣,引起了人們對自然的共鳴和對生活的熱愛。每個字、每句話都描繪得非常生動,讓讀者仿佛能夠看到鵝兒在水面上舒展著脖子歌唱的情景,也能感受到清澈的水波中白鵝的美麗和紅鵝掌的動人。
這首詩沒有復(fù)雜的修辭和深奧的隱喻,卻通過平實的文字傳遞了一種深刻的情感。它表現(xiàn)了詩人對自然生活的喜愛,對小事物的關(guān)注,以及對童真、純樸的向往。這種樸實自然的創(chuàng)作風格,使得《詠鵝》成為了一首經(jīng)久不衰的兒童經(jīng)典詩歌,受到了廣大讀者的喜愛。
總之,駱賓王的《詠鵝》以其純真的情感、清新的意境,深刻地刻畫了鵝兒的形象,傳達出作者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成為了中國古典詩歌中的一顆璀璨明珠。通過拼音對照,我們更能體味到這首詩的美妙之處。
古詩詠鵝全詩句是什么
《詠鵝》全詩句是: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譯文:
鵝鵝鵝,面向藍天,一群鵝兒伸著彎曲的脖子在歌唱。潔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綠水面。紅紅的腳掌,撥動著清清水波。
作者:唐·駱賓王
詩歌賞析
這首詩歌固然把鵝兒的形態(tài)描繪得非常生動,而形態(tài)與動態(tài)又緊密關(guān)聯(lián),“曲項”是在繪形,何嘗不是寫動,鵝兒長長的頸項彎曲起來了,為的是爆發(fā)出嘹亮的鳴聲。尤其是下面的“浮”和“撥”兩個動詞,更是寫足了鵝兒的動態(tài)了——綠水悠悠,鵝兒浮游其中,多么自由自在啊!
鵝兒紅紅的腳掌,撥動著悠悠綠水,激蕩起一圈圈清澈的水波,雪白的軀體不斷前行,又多么快樂!“浮”含游,“撥”含行,二者連成一體,再加上“向天歌”,簡直逼真如畫了。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誰的詩句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是唐代詩人駱賓王的詩句。
一、原文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二、譯文
鵝鵝鵝,面向藍天,一群鵝兒伸著彎曲的脖子在歌唱。潔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綠水面。紅紅的腳掌,撥動著清清水波。
三、出處
唐·駱賓王《詠鵝》
作者簡介
駱賓王(約619—約687年)字觀光,漢族,婺州義烏人(今浙江義烏)。唐初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杰”。又與富嘉謨并稱“富駱”。高宗永徽中為道王李元慶府屬,歷武功、長安主簿,儀鳳三年,入為侍御史,因事下獄,次年遇赦,調(diào)露二年除臨海丞,不得志,辭官。
關(guān)于“兒童經(jīng)典古詩《詠鵝》全文”這個話題的介紹,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對你有所幫助請保持對本站的關(guān)注!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luò)),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翰林詩詞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www.nbkechao.cn/zhishi/1309.html
主欄目導(dǎo)航
新增導(dǎo)航欄目
新增導(dǎo)航欄目
熱門知識
熱門詩文
- 定風波(杜鵑花)
- 送上人(孤云將野鶴)
- 希望(我從山中來)
- 蝶戀花(送潘大臨)
- 除夜直都廳囚系皆滿日暮不得返舍因題一詩于壁
- 有狐(有狐綏綏)
- 玉蝴蝶(和維揚晁侍郎寄伯強)
- 自湘東驛遵陸至蘆溪
- 明器婢詩
- 雜劇·立成湯伊尹耕莘
熱門名句
-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 六翮飄飖私自憐,一離京洛十余年
-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 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
-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 客愁全為減,舍此復(fù)何之
-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fā)
-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
- 殘螢棲玉露,早雁拂金河
-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