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憶最憶是杭州。(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全詩)
-
?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網上有關“江南憶最憶是杭州。”話題很是火熱,小編也是針對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全詩尋找了一些與之相關的一些信息進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希望能夠幫助到您。
《憶江南三首》
唐代:白居易
其一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其二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譯文:
其一
江南的風景多么美好,風景久已熟悉。春天到來時,太陽從江面升起,把江邊的鮮花照得比火紅,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其二
江南的回憶,最能喚起追思的是杭州:游玩天竺寺尋找中秋的桂子,登上郡亭,枕臥其上,欣賞錢塘江大潮。什么時候能夠再次去游玩?
其三
江南的回憶,再來就是回憶蘇州的吳宮,喝一喝吳宮的美酒春竹葉,看一看吳宮的歌女雙雙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清晨夜晚總要再次相逢。?
擴展資料
這個詞牌原名《望江南》,見于《教坊記》及敦煌曲子詞。其后又有《謝秋娘》《夢江南》《望江梅》等許多異名。白居易則即事名篇,題為《憶江南》,突出一個“憶”字,抒發他對江南的憶戀之情。
白居易早在青年時期就曾漫游江南,行旅蘇、杭。其后又在蘇、杭作官:唐穆宗長慶二年(822)七月除杭州刺史,十月到任,長慶四年五月任滿離杭;唐敬宗寶歷元年(825)三月除蘇州刺史,五月初到任,次年秋天因目疾免郡事,回到洛陽。
這時候,他五十五歲。蘇、杭是江南名郡,風景秀麗,人物風流,給白居易留下了美好的記憶;回到洛陽之后,寫了不少懷念舊游的詩作。如《見殷堯藩侍御〈憶江南〉三十首,詩中多敘蘇杭勝事,余嘗典二郡,因繼和之》云:“江南名郡數蘇杭,寫在殷家三十章。
君是旅人猶苦憶,我為刺史更難忘。境牽吟詠真詩國,興入笙歌好醉鄉。為念舊游終一去,扁舟直擬到滄浪。”直到開成三年(838)六十七歲的時候,還寫了這三首《憶江南》。
百度百科-憶江南三首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全詩
白居易的《憶江南》詞共是三首: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這三首《憶江南》詞,為我們展示出美麗的水鄉江南勝境,成為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名作。但是,如果僅僅只是讀到作者描繪了江南水鄉的秀麗風光,是對江南的美好回憶,喚起人們對祖國河山和美好事物的無限熱愛,這是不到位的,我們不僅要看到這是寫景的佳作,更應該看到這三首《憶江南》中深一層的內涵。想一想他到底在憶什么。白居易于長慶二年(公元822年)至長慶四年(公元824年)為杭州刺史,寶歷元年(公元825年)為蘇州刺史,但只幾個月就因眼疾回到洛陽。也就是說白居易在江南待的時間最長的就是杭州。這三首詞是白居易67歲時的回憶之作。白居易的杭州為官,最為自豪的是他的政績,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治水。一個當上了官的讀書人,能夠將自己的所學造福于民,這是白居易人生的最好的落實,回憶這些,是作者最大的慰藉。三首《憶江南》中,字面雖然寫的是景,但是處處隱約透出作者對為政江南,特別是在杭州時的得意與自豪。正如詞中所說的,三首《憶江南》是有“最憶”與“其次”的,是有順序的。第一首:“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排在“最憶是杭州”之前,雖不說是“最憶”,但是位置已經是列在最先了。“江南好,風景舊曾諳”,這是說自己時時惦記著江南。這里的“江花”之“江”,我們不應該老實地理解為河流或是長江、錢塘江。紅勝火的花應該是荷花,流動的江水中是無花的;綠如藍的水,不應該是流動的江水,而應該是湖水。這首詞寫的其實是西湖。將西湖之憶放在最先,時時掛念,除了西湖之美,主要原因應該是,回首當年帶著杭州人民對西湖的治理。白居易對西湖的感情,在他的詩中經常有所流露。在杭州時,他曾帶領百姓修筑湖堤,蓄水灌田千余頃;并疏浚城中水井,以利飲用。至今西湖還為我們留下了不少關于他的傳說。如果僅留戀的是紅勝火的花、綠如藍的水,那樣就成了閑夢的江南,那就是游客的江南了。白居易的江南,留有他的播種,留有他的心血,這樣的江南之憶,實是收獲果實一樣的品味。第二首說的是“最憶是杭州”,卻放到了第二位,排在了西湖之后。“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其實這算不上寫景,實際是寫人,是寫自己,是寫自己工作后的業余生活。公務之余行走于山寺路上,毫無負擔地賞月;案牘之暇屈肱側臥,心境平和地看潮,這是身體的休息,更是心理的放松。這種緊張之后的解放,閑極無聊的散人是不可享受到的;這種工作之余的坦然,是刮地三尺的貪官絕不會有的。這些追憶中,流露著安寧、閑適與坦然。這實在是對杭州之任的自我欣賞。第一首寫的是江南人司空見慣的荷花、綠水,第二首寫的是公余的愜意,只有第三首“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寫的是蘇州,寫了酒,寫了歌舞,寫到了真的文人騷客的江南。但是,三首之中,也就這首最是“其次”,最少有人稱道。究其原因,就是只有娛樂,少了前面兩首的那種真情。白居易任職蘇州,只有幾個月,就因眼疾而離開,他想在蘇州繼續杭州事業的想法沒能實現。他離蘇州時,郡中士民涕泣相送,這是對他杭州政績與人品的褒揚,同時也為他不能為蘇州百姓做主痛心。白樂天二十多歲就中了進士,從此游泳宦海,幾上幾下,幾經波折。唯杭州之任最少羈絆,最有作為。一心治國平天下的他,能夠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回憶起來,收獲的自然是甜甜的慰藉與溫馨。而當官不為民做主的貪官、昏官,即使心如鐵石,也難免有負罪的恐懼,他們是不會有這樣的平和而美麗的回憶的,寫寫山水花月已經不錯了,斷不可能寫出白居易一樣的江南深情。來源:群文天地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全詩介紹如下:
出自白居易的《江南憶》
原詩: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譯文:
江南的回憶,最能喚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樣的杭州:游玩靈隱寺尋找皎潔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臥其上,欣賞那起落的錢塘江大潮。什么時候能夠再次去游玩?
創作背景:
白居易曾經擔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兩年,后來又擔任蘇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時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蘇杭,他對江南有著相當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當他因病卸任蘇州刺史,回到洛陽后十余年,寫下了這三首《憶江南》。
而作詞的具體時間,歷來說法不同。有說在白居易離蘇州之后;有說在開成三年(838年);有說在大和元年(827年);王國維則說寫于“大和八九年間”。這些說法,籠統簡單,缺乏事實根據。劉禹錫曾作《憶江南》詞數首,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說:“和樂天春詞,依《憶江南》曲拍為句。”
此詞在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初夏作于洛陽,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詞也應在開成二年初夏。
?憶江南古詩三首?
1、憶江南·其一
唐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譯文:江南的風景多么美好,如畫的風景久已熟悉。春天到來時,太陽從江面升起,把江邊的鮮花照得比火紅,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2、憶江南·其二
唐白居易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譯文:江南的回憶,最能喚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樣的杭州:游玩靈隱寺尋找皎潔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臥其上,欣賞那起落的錢塘江大潮。什么時候能夠再次去游玩?
3、憶江南·其三
唐白居易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譯文:江南的回憶,再來就是回憶蘇州的吳宮,喝一喝吳宮的美酒春竹葉,看一看吳宮的歌女雙雙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不知何時會再次相逢。
創作背景
白居易曾經擔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兩年,后來又擔任蘇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時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蘇杭,他對江南有著相當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當他因病卸任蘇州刺史,回到洛陽后十余年,寫下了這三首《憶江南》。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憶江南三首關于“江南憶最憶是杭州。”這個話題的介紹,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對你有所幫助請保持對本站的關注!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友上傳(或整理自網絡),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翰林詩詞網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www.nbkechao.cn/zhishi/6675.html
主欄目導航
新增導航欄目
新增導航欄目
熱門知識
熱門詩文
熱門名句
- 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
- 橋成漢渚星波外,人在鸞歌鳳舞前
- 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
- 武皇去金閣,英威長寂寞
-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
- 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 禮輕情意重,千里送鵝毛!
- 愛向竹欄騎竹馬,懶于金地聚金沙
- 想見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 柳暝河橋,鶯晴臺苑,短策頻惹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