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王夫稱劉禹錫什么(唐代詩人劉禹錫被后世尊稱為什么)
-
?
清人王夫稱劉禹錫什么
網上有關“清人王夫稱劉禹錫什么”話題很是火熱,小編也是針對唐代詩人劉禹錫被后世尊稱為什么尋找了一些與之相關的一些信息進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希望能夠幫助到您。
清人王夫稱劉禹錫為“小詩之圣”。
劉禹錫的稱號:劉禹錫,中唐偉大詩人,并且在該時期詩歌的創作地位和其遭遇和盛唐之時的杜甫極為相似,剛正直言,文辭著稱于世。
和杜甫、杜牧一樣,都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憂國憂民,但估計是因為已經有了李杜和小李杜之稱,其文辭又專長于民歌形式,而非格式工整的絕句、律詩,故稱其為小詩之圣。
劉禹錫和柳宗元并稱“劉柳”、和白居易并稱“劉白”,白居易稱劉禹錫為“劉二十八”,因為劉禹錫在家族的同輩人中以長幼排序是第二十八位,因此白居易稱呼他為“劉二十八”,另外,白居易稱他為“詩豪”。
擴展資料
劉禹錫貞元九年(793年),進士及第,初在淮南節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記室,為杜佑所器重,后從杜佑入朝,為監察御史。貞元末,與柳宗元,陳諫、韓曄等結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個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集團。
后歷任朗州司馬、連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禮部郎中、蘇州刺史等職。會昌時,加檢校禮部尚書。卒年七十,贈戶部尚書。
劉禹錫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并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杰” ,并與白居易合稱“劉白”,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
哲學著作《天論》三篇,論述天的物質性,分析“天命論”產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義思想。有《劉夢得文集》,存世有《劉賓客集》。
百度百科-劉禹錫參考資料:
唐代詩人劉禹錫被后世尊稱為什么
劉賓客
劉夢得
劉中山
詩豪
劉禹錫生平貢獻
劉禹錫(公元772-824年)字夢得,河南洛陽人,因是漢代中山王劉勝后代,又稱劉中山,晚年任太子賓客,世稱“劉賓客”。劉禹錫耳灞目染,加上天資聰穎,敏而好學,從小就才學過人,氣度非凡。他22歲中進士,23歲登宏辭科,24歲登吏部取士科,三登文科,享譽京華。他29歲入仕,先后任過節度使掌書記、主薄、監察御史、監察史、州司馬、州刺史、主客郎中、禮部郎中、太子賓客,死后受贈兵部郎中。他在從政之余筆耕不輟,有中唐“詩豪”之稱,是中唐杰出的政治家、哲學家、詩人和散文家。
政治上關心國家命運劉禹錫同情人民疾苦,堅持整肅官吏,主張“功利存乎人民”。他做地方官時更是守政不阿,重土愛民,興教重學,深得人民愛戴。
哲學上樸素唯物主義劉禹錫的此類文論不少,如《天論》、《問大鈞賦》等。其《佛衣銘》更有極好的表述:“初必有終,傳豈無已。物必歸盡,衣胡持久。”
文學上與白居易齊名劉禹錫留下詩文800多篇。前期劉柳(宗元)相知、詩文互遞,時稱“劉柳”;后與白居易詩文唱和,時稱“劉白”,堪稱“四海齊名白與劉”。其詩歌題材廣闊、取境優美、詞藻瑰麗、精煉含蓄、思出常格、開朗流暢、可語可歌而又不流于平淺。劉禹錫又是古文運動的積極參加者,以論說文的成就最大。一是專題性的,包括哲學、政治、醫學、書法、書儀等;二是雜文,詞藻瑰麗,題旨隱微。有《劉夢得文集》、《劉賓客文集》、《劉禹錫集》傳世。
劉禹錫是中唐杰出的政治家、哲學家、散文家、詩人和樸素唯物論者,元和十年(公元815年)貶任連州刺史。清乾隆本《連州志。名宦傳》說:“吾連文物媲美中州,禹錫振起之力居多。”劉禹錫牧連州4年半,政績斐然,著作甚豐。白居易曾稱其為“詩豪”,唐宋兩代對其詩文評價甚高,可見劉禹錫在中國哲學史、文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劉禹錫生逢唐王朝由盛轉衰時期,國家政治腐敗,宦官擅權于內,藩鎮割據于外,政權陷入嚴重危機之中,朝中改革與保守力量發生激烈對抗。劉禹錫與王叔文、柳宗元參與了“永貞革新”,以懲酷吏、罷宮市、免欠賦、禁額外加征為主旨。革新失敗后,改革派遭到了無情打擊,參與“永貞革新”的王叔文、柳宗元、劉禹錫等被貶放外地,史稱“二王八司馬事件”。劉禹錫被貶為連州刺史后,途至荊南(今湖北江陵)時,朝廷又以刺史“不足償責”為由再貶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馬,沒有到達連州任職。10年后,他被召回長安任主客郎。游玄都觀時寫了首題為《游玄都觀詠看花君子》的詩,因這詩“語涉譏諷、執政不悅”,劉禹錫再被貶為連州刺史。
身心受到重大打擊的劉禹錫來到了“天下山水,非無美好”的連州時,發現這里是一個適宜發揮政治能力和文學才華的地方。
后來,幾經多次調動,劉禹錫被派往蘇州擔任刺史。當時蘇州發生水災,饑鴻遍野。他上任以后開倉賑饑,免賦減役,很快使人民從災害中走出,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蘇州人民愛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蘇州擔任過刺史的韋應物、白居易和他合稱為"三杰",建立了三賢堂。皇帝也對他的政績予以褒獎,賜給他紫金魚袋。 劉禹錫晚年回到洛陽,任太子賓客,與朋友交游賦詩,生活閑適。死后被追贈為戶部尚書。
詩豪
劉禹錫是唐朝中期的詩人、文學家、政治家,為人正直,剛毅,對待事情,有著自己的堅持與認知。劉禹錫本人夜市很支持永貞革新的,即使在失敗侯,還能夠積極樂觀的面對生活,面對權臣。并且,能夠奮勇直抒,堅持自己的看點。是一位少有的豪杰英雄,在后人眼中就是豪杰,所以,就被稱為“詩豪”!總體說來,“詩豪”還是很能概括劉禹錫的整體風格的,不管是從性格,還是風格。
?劉禹錫被人們稱為詩什么 劉禹錫的介紹
1、劉禹錫被人們稱為詩豪。
2、出處:唐·白居易 《劉白唱和集解》:“ 彭城劉夢得,詩豪者也,其鋒森然,少敢當者。”
3、引用:清·沉元滄 《題屈子詩外》詩之二:“一代才名兼意氣,海南沛上兩詩豪。”
4、劉禹錫,被白居易推贊為“詩豪”,和白居易共稱“劉白”意即詩人中的豪杰、出眾者的意思。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貶為郎州司馬、連州刺史,晚年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死后被追贈為戶部尚書。
古人合稱的總綱,像什么三張二陸兩潘一左,什么四才子,八大家,三友,諸如此類,請問有人列出過全部嗎?
合稱、并稱在古代很常見,以下是古人合稱、并稱大全,希望對你有幫助。
二人并稱二馬:一作“兩司馬”,指漢司馬遷(字子長)、司馬相如(字長卿),均以文辭著稱,在文學史上很有影響。
2二王:一作“兩王”,指晉王羲之(字逸少)、王獻之(字子敬)父子。
3二窗:指南宋吳文英、周密,均工詞。文英號夢窗,有《夢窗詞》;密號草窗,有《草窗詞》,故稱。
4二阮:亦作“大阮小阮”,指魏晉之際阮籍、阮咸叔侄,名列“竹林七賢”。唐皎然《送德守二叔侄上人還國清寺覲師》詩:“道賢齊二阮,俱向竹林歸。”
5二蘇:一作“兩蘇”。(1)指宋蘇軾、蘇轍兄弟。(2)指宋蘇舜元、蘇舜欽兄弟。
6二李:(1)指唐李白、李賀,均為浪漫主義詩歌的杰出代表。元楊維楨《趙氏詩錄序》:“《風》、《雅》而降為《騷》,而降為《十九首》,《十九首》而降為陶、杜,為二李,其情性不野,神氣不群,故其骨骼不庳,面目不鄙。”(2)指五代南唐李煜、宋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均以工詞著稱。
7二妙:指唐賈島、姚合,均擅五言律詩。宋趙師秀輯其詩為《二妙集》一卷行世,故稱。
8二賢:指唐顏真卿、宋范仲淹。《元一統志·饒州路·古跡》:“二賢堂,堂在饒州路。二賢,唐顏真卿、宋范仲淹也。”
9二晏:指北宋晏殊、晏幾道父子,皆以詞名。夏承燾《〈二晏及其詞〉序》:“二晏詞情意窅渺,非如蘇、辛、姜、史之易求歸趣。”有《二晏詞》傳世。
10上饒二泉:指宋趙蕃、韓淲 。趙蕃號章泉,韓淲號澗泉,均為江西派詩人,故稱。
11南北二玄:指晉謝玄、張玄之。《晉書·謝玄傳》:“玄字幻度。少穎悟。……久之乃轉授散騎常侍、左將軍、會稽內史。時吳興太守晉寧侯張玄之亦以才學顯,自吏部尚書與玄同年之郡,而玄之名亞于玄,時人稱為'南北二玄’,論者美之。”
12南唐二主:指五代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均以詞著稱,有《南唐二主詞》傳世。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三:“(陳臥子《山花子》詞)凄麗近南唐二主,詞意亦哀以思矣。”
13濟南二安:指宋李清照、辛棄疾。李清照號易安居士,辛棄疾字幼安,均濟南人,故稱。
14雙白石:指宋黃景說、姜夔,景說字巖老,夔字堯章,皆號白石,皆工詩,故稱。
15馬杜:指漢司馬相如、杜篤,均以文學著稱。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程器》:“況馬杜之磐懸,丁路之貧薄哉。”
16王韋:指唐王維(官至尚書右丞)、韋應物(曾官蘇州刺史),均工山水田園詩,恬淡清雅,風格別致。唐司空圖《與李生論詩書》:“王右丞、韋蘇州澄澹精致,格在其中。”明胡震亨《唐音癸簽·談叢四》:“至李杜、王孟、高岑、韋孟、王韋、韋柳諸合稱,則出自后人,非當日所定。”
17王楊:指唐王勃、楊炯,均以工詩著稱,名列“四杰”。唐李商隱《漫成五章》之一:“沈宋裁詞矜變律,王楊落筆得良朋。”
18王孟:指唐王維(字摩詰)、孟浩然。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卷三十七:“茍詩家獨取李杜,則沈宋、王孟、韋柳、元白,將盡廢之耶”
19王謝:指晉王坦之、謝安,并為名士。
20王裴:指唐王維、裴迪,均工山水田園詩,且相友善,嘗同居終南山,相互唱和。清王士禛《唐人萬首絕句選·凡例》:“盛唐王裴輞川唱和,工力悉敵。”
21元白:指唐元稹、白居易,二人交誼深厚,唱和較多,文學主張相近,同為新樂府運動倡導者,并名于世。
22韋劉:指唐韋應物、劉長,均工山水田園詩,清新淡雅,自然簡練,有“五言雙璧”、“韋劉詩派”之譽。
23韋杜:指唐韋應物、杜甫,均工詩。韋應物以山水田園詩著稱,杜甫則詩壇泰斗,二人詩作皆本色天然,故稱。
24韋孟:指唐韋應物、孟浩然,均工詩。韋詩以寫田園風物著名,語言簡淡;孟詩清淡,長于寫景,但多反映隱逸生活。
25韋柳:指唐韋應物、柳宗元,均工詩,藝術純熟,境界高遠,詩風清朗、淡雅,后人論詩常相并提。宋包恢《答傅當可論詩》:“唐稱韋柳有晉宋高風。”清王士禛《戲仿元遺山論詩絕句》六:“風懷澄淡推韋柳,佳處多從五字求。”
26史班、班馬:指漢司馬遷、班固。
27老莊:指春秋末老子、戰國時莊子,均道家代表人物。《三國志·魏志·何晏傳》:“晏,何進孫也。……好老莊言,作《道德論》及諸文賦著述凡數十篇。”
28劉白:指唐劉禹錫、白居易。《新唐書·白居易傳》:“白居易字樂天。……與元稹酬詠,故號'元白’;稹卒,又與劉禹錫齊名,號'劉白’。”
29劉柳:指唐劉禹錫、柳宗元,二人政見相同,遭遇相似,交誼深厚,詩風亦相近。
30蘇米:指宋蘇軾、米芾,名列“宋四家”。清趙翼《送劉石庵相公還朝》詩:“余事到揮毫,蘇米不足夸。”
31蘇辛:指宋蘇軾(號東坡居士)、辛棄疾(號稼軒居士)。
32蘇黃:指宋蘇軾、黃庭堅。宋劉克莊《后村詩話》前集:“元祐后,詩人迭起,一種則波瀾富而句律疏,一種則鍛煉精而情性遠,要之,不出蘇黃二體而已。”《宋史·黃家庭堅傳》:“庭堅于文章尤長于詩,蜀、江西君子以庭堅配軾,故稱'蘇黃’。”
33蘇梅:指北宋蘇舜欽、梅堯臣。宋魏泰《臨漢隱居詩話》:“蘇舜欽,以詩得名,學書亦飄逸。然其詩以奔放豪健為主。梅堯臣亦善詩,雖乏高致,而平淡有工,世謂之'蘇梅’。”
34李杜:①指唐李白、杜甫。均以工詩著稱,其詩作融合眾長,兼備諸體,形成各自的藝術風格,將古典詩歌藝術推上高峰。唐元稹《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時山東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稱,時人謂之'李杜’。”②指唐李商隱(字義山)、杜牧(字牧之)。均以工詩著稱。
35沈宋:指唐沈佺期、宋之問,均宮廷詩人,多應制奉和之作,講究平仄屬對,精研聲律,于唐代律詩之定型頗多貢獻。
36枚馬:指漢枚乘、司馬相如,均漢代前期的大賦代表作家,對漢賦的發展頗有影響。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詮賦》:“漢初詞人,順流而作,陸賈叩其端,賈誼振其緒,枚馬同其風,王揚聘其勢。”
37歐蘇:指宋歐陽修、蘇軾,均工詩文,名列“唐宋八大家”。宋王十朋《梅溪集》前集卷十九《讀蘇文》:“唐宋文章未可優劣,唐之韓柳、宋之歐蘇,使四子并駕而爭馳,未知孰后而孰先。”
38歐秦:指宋歐陽修、秦觀。王國維《人間詞話》三三:“美成詞深遠之致不及歐秦。”周邦彥,字美成。
39歐晏:指宋歐陽修、晏殊。近代馮煦《唐五代詞選敘》:“吾家正中翁(指馮延巳)鼓吹南唐,上翼二主,下啟歐晏,實正變之樞貫,短長之流別。”
40歐梅:指宋歐陽修、梅堯臣,二人為詩均不滿宋初人沿襲晚唐詩風,志在復古。宋黃庭堅《次韻文潛立春日三絕句》之一:“渺然今日望歐梅,已發黃州首更回。”金元好問《論詩》之二七:“諱學金陵猶有說,竟將何罪廢歐梅”
41周柳:指宋周邦彥、柳永,均工于音律,喜用長調,長于鋪敘,好寫艷情。宋張炎《詞源》以“周情柳思”論之。清曹溶《〈古今詞語〉序》:“豪曠不冒蘇辛,穢褻不落周柳者,詞之大家也。”
42周姜:指宋周邦彥、姜夔,均工于音律,能自創新調,為格津詞派代表詞家。
43周賀:指宋賀鑄、周邦彥。宋王灼《碧雞漫志》卷二:“周賀詞語意精新,……用心甚苦。”宋周密《浩然齋詞話》:“周賀詞用唐詩。”
44郊島:指唐孟郊(字東野)、賈島(字浪仙)。
45屈宋:指戰國楚屈原、宋玉。屈原為騷體的開創者;宋玉略后于屈原,為著名的辭賦作家。《文心雕龍·辯騷》:“屈宋逸步,莫之能追。”《周書·庾信傳論》:“摭六經百氏之英華,探屈宋卿云之秘奧。”
46屈賈:指戰國楚屈原、漢賈誼,皆長于辭賦,又同遭讒譏,抑郁不得志,南朝梁武帝《設謗木肺石二函詔》:“懷傅呂之術,抱屈賈之嘆。”唐杜甫《水上遣懷》詩:“中間屈賈輩,讒毀竟自取。”
47姚賈:指唐姚合、賈島。二人為詩友,所作皆喜寫荒僻之景,抒愁苦之情,又俱好苦吟鍛煉,同擅五律,后世效者甚眾。元辛文房《唐才子傳·姚合》:“合,陜州人,宰相崇之曾孫也。以詩聞。……后仕終秘書監。與賈島同時,號'姚賈’。”
48賈馬:指漢賈誼、司馬相如。“西都賈馬,耀靈蛇于掌握;東漢班張,發雕龍于綈槧。”清劉熙載《藝概·賦概》:“賈生之賦志勝才;相如之賦才勝志。
49賈董:指漢賈誼、董仲舒,均以文才著稱。元周伯琦《考試鄉貢進士紀事》詩:“事憶歐蘇遠,詞懷賈董雄。”明孫柚《琴心記·陽關送別》:“慚愧孫吳將略,衛霍功勛,賈董文才。” 50晏周:指宋晏殊、周邦彥。清周濟《宋四家詞選目錄序論》:“初學琢得五七字成句,便思高揖晏周,殆不然也。”
51晏秦:指宋晏幾道、秦觀,均工詞,詞風皆深婉有致。后世詞論家常以二人并舉。清謝章鋌《賭棋山莊詞話》卷九:“晏秦之妙麗,源于李太白、溫飛卿。”
52高岑:指唐高適、岑參,均邊塞詩代表作家,多用七古詩描寫邊地風物及邊地戰事,詩風頗相近。
53陶韋:指東晉陶潛、唐韋應物。韋應物詩宗陶潛,風格與陶詩相近。宋張戒《歲寒堂詩話卷上:“(韋詩)閑淡簡遠,人比之陶潛,稱'陶韋’。”
54陶謝:指東晉陶潛、南朝宋謝靈運,均工詩,俱長于描繪自然景物,其創作開創山水田園詩派,對后世作家影響頗巨。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詩:“焉得思如陶謝手,令渠述作與同游。”
55黃秦:指宋黃庭堅、秦觀。清李調元《雨村詞話》卷三:“劉后村克莊詞以才氣勝,迥非剪紅刻翠比。然服膺周清真邦彥不容口,見之于《最高樓》一詞云:'周郎后,直數到清真。’'欺賀晏,壓黃秦。’……當時'黃秦’并稱,大有老子、韓非同傳之嘆!”
56曹謝:指三國魏曹植、南朝宋謝靈運。唐韓愈《縣齋有懷》詩:“事業窺皋稷,文章蔑曹謝。”宋晁補之《即事一首次韻祝朝奉十一丈》:“子常妙工詩,蘇李掩曹謝。”
57韓杜:指唐韓愈、杜甫。清傷時子《蒼鷹擊·好逑》:“馬班良史,淵云賦手,韓杜詩文不朽。”
58韓孟:指唐韓愈、孟郊,二人文學主張相近,詩風亦相似,均好用硬語,追求險奇,并多聯句之作,工力相敵。宋歐陽修《讀蟠桃詩寄子美》詩:“韓孟于文詞,兩雄力相當。”
59韓柳:指唐韓愈(字退之)、柳宗元(字子厚)。宋歐陽修《唐柳宗元般舟和尚碑跋》:“子厚與退之,皆以文章知名一時,而后世稱為韓柳者,蓋流俗之相傳也。”
60溫韋:指唐溫庭筠、唐末五代韋莊,均“花間派”詞人,以描寫閨情見勝。
61溫李:指唐溫庭筠、李商隱,均工詩,作品皆有綺麗精巧的特點;溫詞比詩更為有名,后世奉為“花間派”鼻祖。
62鮑庾:指南朝宋鮑照、北周庾信。《平山冷燕》第一回:“元白風流不一而足,鮑庾俊逸屈指有人。”
63鮑謝:指南朝宋鮑照(字明遠)、謝靈運。宋黃庭堅《寄陳 用》詩:“寄我五字詩,句法窺鮑謝。”
64大小蘇:指宋蘇軾、蘇轍兄弟,均以文學著稱。
65大小杜:又稱老杜小杜,指唐杜甫、杜牧。均以工詩著稱。宋潘若同《郡閣雅言·杜牧》:“(牧)與杜甫齊名,時號'大小杜’。”
66大小謝:指南朝宋謝靈運、謝惠連。并有詩名,故稱靈運為“大謝”,惠連為“小謝”。
67小李杜:指唐李商隱(號玉溪生)、杜牧(世稱杜樊川)。以別于李白、杜甫之并稱“李杜”。清薛雪《一瓢詩話》:“籌筆驛'筆’字,不可實作筆墨之筆用。唐人如杜樊川之'揮毫勝負知’,李玉溪之'徒令上將揮神筆’,皆實作筆墨之筆用矣。小李杜尚欠主張,況他人乎”
68大坡小坡:指宋蘇軾(號東坡居士)、蘇過父子。《宋史·蘇軾傳》:“過字叔黨。……晚權通判中山府。有《斜川集》二十卷。其《思子臺賦》、《颶風賦》早行于世。時稱為'小坡’,蓋以軾為'大坡’也。
69南洪北孔:指清洪升、孔尚任。
70柳七黃九:亦作“黃九柳七”,指宋柳永、黃庭堅。
71秦七黃九:指宋秦觀、黃庭堅。秦觀排行第七,黃庭堅排行第九,故稱。
72豪蘇膩柳:指宋蘇軾、柳永。蘇軾之詞豪放,柳
73大柳舍人小柳舍人:指唐柳公權、柳璟。唐趙璘《因話錄》卷三:“長慶已來,柳尚書公權,又以博聞強識工書,不離近侍。……尚書與族孫璟,開成中,同在翰林,時稱'大柳舍人、小柳舍人’。”
三人并稱1三蘇:指宋蘇洵、蘇軾、蘇轍父子。
2三曹:指三國魏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均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和文化成就,顯赫于世。
3三曾:指宋曾鞏、曾布、曾肇兄弟。
4三謝:指南朝宋謝靈運、謝惠連,南朝齊謝朓(字玄暉)。均以山水詩知名。
5三豪:指宋歐陽修(字永叔)、石延年(字曼卿)、杜默(字師雄)。宋石介作《三豪詩送杜默師雄》,謂歐陽修為文豪,石延年為詩豪,杜默為歌豪。
6詞壇三絕:指宋周邦彥(號清真道人)、姜夔(號白石道人)、王沂孫(號碧山)。均以工詞著稱。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二:“詞法之密,無過清真;詞格之高,無過白石;詞味之厚,無過碧山,詞壇三絕也。”
7詞家三李:指唐李白、五代南唐李煜、宋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清舒夢蘭《白香詞譜箋》卷三:“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前此李白,故稱'詞家三李’。
8詞家三絕:指清初顧貞觀、陳維崧、朱彝尊。《清史稿·顧貞觀傳》:“貞觀,字梁汾,無錫人。康熙十一年舉人,官內閣中書。工詩,自定集僅五言三十余篇,清微婉篤,上睎韋柳;而世特傳其詞,與維崧及朱彝尊稱'詞家三絕’。”
9桐城三祖:指清方苞、劉大櫆、姚鼐。文學流派“桐城派”的創始人。
10元嘉三大家:指南朝宋謝靈運、顏延之、鮑照。
11江右三大家:指清袁枚、蔣士銓、趙翼。三人主張詩寫“性情”,力戒蹈襲,重視創作,反對規唐模宋,只講格調和摭采藻繪的風氣,因以并稱。
12海內三布衣:指清姜宸英、朱彝尊、嚴繩孫。
13程朱:指宋程顥、程頤、朱熹。
14劉元白:指唐劉禹錫(字夢得)、元稹(字微之)、白居易,均以工詩著稱。
15公安三袁:指袁宗道、袁中道、袁宏道。
四人并稱1四杰:指唐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皆初唐著名詩人。《舊唐書·楊炯傳》:“炯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詞齊名,海內稱為'王楊盧駱’,亦號為'四杰’。”
2四大家:指元馬致遠(號東籬)、鄭光祖(字德輝)、關漢卿、白樸(字仁甫)。均著名雜劇作家。
3四布衣:指清初李因篤、姜宸英、嚴繩孫、朱彝尊。俱屬布衣而名滿京畿。
4宋四家:亦作“詞家四宗”,指宋周邦彥(號清真居士)、辛棄疾(號稼軒居士)、王沂孫(號碧山)、吳文英(號夢窗)。
5永嘉四靈:指宋徐照、徐璣、翁卷、趙師季。照字靈暉,璣字靈淵,卷字靈舒,師秀字靈秀,均永嘉(今浙江溫州)人,皆工詩。
6蘇門四學士:宋黃庭堅(字魯直)、秦觀(字少游)、晁補之(字無咎)、張耒(字文潛)。皆以文學游于蘇軾(字子瞻)、蘇轍(字子由)兄弟之門。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蘇門四學士》:“黃魯直、秦少游、張文潛、晁無咎稱'蘇門四學士’。”
7吳中四才子:指明徐禎卿、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吳中,吳郡或蘇州府的別稱。四人均蘇州府(治今江蘇蘇州)人,以詩文書畫著稱于時,故稱。
8王揚枚馬:指漢王褒、揚雄、枚乘、司馬相如。南朝梁鍾嶸《詩品·總論》:“自王揚枚馬之徒,詞賦競爽,而吟詠靡聞。”陳延杰注:“王褒、揚雄、枚乘、司馬相如,并漢代賦家。”
9王孟韋柳:指唐王維、孟浩然、韋應物、柳宗元,均工山水田園詩,詩風清微淡遠。清胡鳳丹為輯《唐四家詩集》行世,其序云:“王則以清奇勝,柳則以清俊勝,韋則以清拔勝,孟則以清遠勝。”清林昌彝《射鷹樓詩話》:“唐人王孟韋柳,皆陶之一體。”
五人并稱1元劇五大家:指元關漢卿、王實甫、馬致遠、鄭光祖、白樸,均著名雜劇作家。
2二陸三張:一作“三張二陸”。指西晉陸機、陸云兄弟與張載、張協、張亢兄弟。《晉書·張載傳》:“(張)亢字季陽。才藻不逮二昆,亦有屬綴,又解音樂伎術。時人謂載、協、亢,陸機、云曰'二陸三張’。”南朝梁鍾嶸《〈詩品〉序》:“太康中,三張二陸,兩潘一左,勃爾復興。”
3四賢一不肖:指宋范仲淹(謚文正)、余靖、尹洙、歐陽修、高若訥。宋江少虞《宋朝事實類苑》卷九輯司馬光《涑水記聞》。“……'四賢’,希文、安道、師魯、永叔也,'一不肖’,若訥也。”
六人并稱六先生:指宋周敦頤(濂溪先生)、程顥(朋道先生)、程頤(仞川先生)、張載(橫渠先生)、邵雍(謚康節)、司馬光(涑水先生)。
七人并稱1七才子:又稱“前七子”,指明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弘治(1488-1505)、正德(1506-1521)年間的七位文學家。
2后七子:指明李攀龍、謝榛、王世貞、宗臣、梁有譽、徐中行、吳國倫,嘉端(1522—1566)、隆慶(1567—1572)年間繼“前七子”之后的七位文學家。
3竹林七賢:指魏晉之際阮籍、嵇康、山濤、向秀、阮咸、王戎、劉伶。
4建安七子:指東漢孔融、陳琳、王粲、徐斡、阮瑀、應玚、劉楨。建安,獻帝年號。七人同處建安年間(196—220),并以文學著稱于時,故稱。
5后吳中七子:又稱“吳中七家”。指清戈載、沈彥曾、朱綬、陳彬華、吳嘉洤、沈傳桂、王嘉祿,均嘉慶(1796—1820)、道光(1821—1850)年間“吳派”詞人。
八人并稱1唐八家:指唐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韋應物、柳宗元、韓愈、李商隱,得名于清陳明善所輯之《唐八家詩鈔》。沈德潛序稱王士禛生前欲刻八家詩集而未果,陳氏成此編以繼其志;并謂“八家之詩,洵可概一朝之詩也”。
2明八大家:指明宋濂、劉基、方孝孺、王守仁、唐順之、王慎中、歸有光、茅坤。八人詩文成就大致相稱,所作又均以古文見長,清初張汝瑚輯八人文章為《明八大家集》行世,“八大家”之說遂為文選家、文論家所接受。
3唐宋八大家:指唐韓愈、柳宗元,宋歐陽修、蘇洵、蘇轍、曾鞏、王安石。
劉禹錫為什么被后世稱為“詩豪”劉禹錫的雅號詩豪怎么理解?
提起詩仙,我們都會想到李白,因為讀李白的詩,我們領悟到雄奇豪放的不羈,提起詩圣,大家都會想到杜甫,品味杜甫,我們能夠體會社會腐敗的精煉,提起詩鬼,有人會想到李賀,領會李賀,我們讀到詩中鬼譎的魅力,提起詩隱,也有人會想到王維,因為從詩中能夠體會到田園風光的清新自然,提到詩豪,應該也會有人想到劉禹錫,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劉禹錫被稱為詩豪呢
劉禹錫像
其實,我們能夠通過詩豪這個詞,很清楚地理解其意思,也就是說,劉禹錫寫的詩,詩風豪氣,雄健。這正是其中的一點,劉禹錫的詩豪更重要的是在這個豪字,這個豪,不僅指詩風之豪,更多的還是對劉禹錫人品之豪的贊美。
劉禹錫是唐朝中期的詩人、文學家、政治家,為人正直,剛毅,對待事情,有著自己的堅持與認知。劉禹錫本人夜市很支持永貞革新的,即使在失敗侯,還能夠積極樂觀的面對生活,面對權臣。并且,能夠奮勇直抒,堅持自己的看點。是一位少有的豪杰英雄,在后人眼中就是豪杰,所以,就被稱為詩豪!總體說來,詩豪還是很能概括劉禹錫的整體風格的,不管是從性格,還是風格。
同時,劉禹錫的詩豪之風也是能夠自成體系的。首先,這個豪能夠代表一種雄渾蒼老,沉著痛快的風格,比如說,劉禹錫的《后村詩話》等等,其次,這個豪也能表示劉禹錫的人生態度,即使被貶,也要樂觀堅強的活著,這樣才能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精彩!
劉禹錫作品
在豐富多彩的唐朝藝術文化長廊中,劉禹錫還是處于比較高的地位的,劉禹錫是唐朝中期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詩風異于流俗,自成一派。不管是早期的豪猛風爽,還是被貶之后的氣勢恢宏,骨力豪勁都能展現劉禹錫的奮發白勵的樂觀之情
劉禹錫像
劉禹錫出生于文學世家,長期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所以在早期大都是簡潔明快,透著哲學家的睿智。比如說: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云睡眼開。天地肅清堪四望,為君扶病上高臺(《始聞秋風》)這類詩句,讓人讀完能夠積極向上,傳播的滿滿的正能量。在此期間,劉禹錫還創作有《浪淘沙》組集,其中有句: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巧妙的運用七言絕句,非常具有特色。
在劉禹錫被貶之后,他創作的古詩更是體現出自己不折不饒,傲岸不屈的精神,比如說:《陋室銘》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又比如劉禹錫游玩玄都觀所創作的幾首: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直接諷刺當時朝中權貴,可謂勇敢之至。
整體說來,劉禹錫的詩,詩中有理,如其性格一樣,剛直豪放又不缺清新自然。劉禹錫詩篇涉及的方面也很廣,代表作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
劉禹錫是什么家
提到劉禹錫,我們往往都會想到,他是那個能夠寫出山不在高,有仙則靈的有靈性的詩人,或者是那個發出自古逢秋悲寂寥的文人騷客。不管怎樣,劉禹錫在我們眼中,更多的是一位文學家,詩人。殊不知,其實劉禹錫也是一位政治家。
劉禹錫像
劉禹錫像劉禹錫,七七一年出生,八四二年去世,出身于文學世家,家中都是文人儒士,崇尚儒家文學,劉禹錫從小便受儒家文學的影響,整個人的思想都是偏儒家的。所以,劉禹錫在朝為官,遇到永貞革新的時候,便大力的支持。
所以,劉禹錫與柳宗元都是王叔文派,支持革新,能夠為百姓著想。雖說,最后革新失敗,劉禹錫被貶,但是劉禹錫還是微笑面對生活,并且保持自己的堅持,在自己創作的詩篇散文中,便隨處可見有種嘲諷權臣的感覺。除此之外,劉禹錫還是一位散文家,劉禹錫也創作了不少的散文,《陋室銘》便是其中最經典的一首,這篇散文,簡單精煉,語言優美,風格爽快清新,是后人傳唱的典范。劉禹錫還被后人稱為詩豪,白居易還曾評價為彭城劉夢得,詩豪者也,其鋒森然,少敢當者,同時劉禹錫還和柳宗元共稱為劉柳。
劉禹錫的雅號
我們都知道,有很多詩人都有自己的雅號,或代表自己寫詩的詩風,或代表本身的一種性格。這些雅號,有的是重人共同起的,有的是專人起的,有的更是約定俗成的。
劉禹錫像
像李白,因為李白喜歡道,李白創作出來的詩也都是瀟灑不羈,豪放飄逸,帶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所以眾人稱贊他是詩仙,子謫仙人也等等;
杜甫,因為杜甫的憂國憂民,熱愛祖國,關心人民,大家都尊稱杜甫是詩圣;
白居易的詩通俗易懂,能夠平易近人,通常有狂醉又引詩魔發的抒發,所以眾人稱白居易是詩魔;
王維,往往都會寄情于山水田園風光,充滿佛性與隱居者的舒適,所以也被尊稱為詩隱或者詩佛;
還有很多,像詩鬼李賀,因為李賀經常創作一些鬼怪神異的古詩;
詩骨陳子昂,陳子昂的詩風格高峻,有漢魏風骨等等,還有很多。
對于劉禹錫來說,他的雅號是詩豪。關于這個豪,也是有一定說法的。劉禹錫詩豪的稱呼,最初是白居易贈送的,白居易在詩集《劉白唱和集解》中稱贊道:彭城劉夢得,詩豪者也。其鋒森然,少敢當者,劉禹錫之后便一直被稱為詩豪。其實這個豪,有兩層說法:詩風之豪與性格之豪。首先是詩風之豪,顧名思義,就是劉禹錫寫的詩帶著一種豪氣雄奇,不管世事如何,劉禹錫都能夠直抒胸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另外一種豪,便是劉禹錫性格的豪峻,不僅僅是剛峻堅強這一說,更多的還有一種豪氣樂觀。這也是成就劉禹錫詩豪的最大原因。這個原因究其根源,便是劉禹錫革新失敗,被貶于汝州,但是劉禹錫能夠積極樂觀,堅持自己,最后成就自己。
關于“清人王夫稱劉禹錫什么”這個話題的介紹,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對你有所幫助請保持對本站的關注!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友上傳(或整理自網絡),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翰林詩詞網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www.nbkechao.cn/zhishi/6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