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网站,后入内射欧美99二区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人妻无码,国产+中出+内射

    當前位置: 古詩文網---> 知識---> 翻譯古詩(不要把你的秘密告訴別人)

翻譯古詩(不要把你的秘密告訴別人)

  作者:   古詩文網   類別:    知識     發布時間:  2024-04-14    點擊:  472 次
?

翻譯古詩

網上有關“翻譯古詩”話題很是火熱,小編也是針對不要把你的秘密告訴別人尋找了一些與之相關的一些信息進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希望能夠幫助到您。

吳可在這三首詩中提出了兩個論點:

第一,詩貴頓悟,要求直證,信手掂來,便成超詣。因此詩語須自然“圓成”。吳可并不否認“竹榻蒲團不計年”那樣的長期漸修功夫之重要性,但是他認為“自家了得”的一旦超悟才是更為重要的學詩關鍵。他在《藏海詩話》中指出:“東坡詩不無精粗,當汰之。葉集之云:不可。于其不齊不整中時見妙處為佳。所謂于其不齊不整中見到的妙處,正是詩人的做詩興致和精神力量與大自然發生交流融會的痕跡,及悟的痕跡,這是詩篇中最可貴的地方。正如少年習作的稚嫩之處最為純情因而也最為可貴一樣。按照古人做詩的習慣,謀篇布局創作出來之后,一般還需要過多的修飾,反復打磨,才算完成。然而欲在詩歌中捕捉到禪機禪意,就必須避免過多的修飾,最好干脆不做任何修飾。《藏海詩話》指出:“凡裝點著好在外,再三讀之則無味。要當以意為主,輔之以華麗,則中邊皆甜也,裝點者外腴而中枯故也。或曰‘秀而不實’。晚唐詩失之太巧,只務華麗,而氣弱格卑,流為詞體耳。又子由《敘陶》詩‘外枯中膏,癯而實腴’”,乃是敘意在內者也。”由此可見,吳可所講的詩貴頓悟,指的是在熟參基礎上的頓悟。

第二,做詩貴有自家面目,必須跳出前人窠臼,反對頭上安頭似的陳陳相因。做詩而缺乏創造性,便做不出好詩來。創造性對于一切藝術都是頭等重要的,繪畫也好,詩歌也好,莫不如此。《藏海詩話》:畫山水者,有無形病,有有形病。有形病者易醫,無形病者則不能醫。詩家亦然。凡可指瑕鐫改者,有形病也;混然不可指摘,不受鐫改者,無形病不可醫也。”可見吳可論詩,貴在創造,吳可援禪亦貴在創造。(摘自:宋代詩學)

不要把你的秘密告訴別人

1、吳言無悔

2、有所謂,吳所謂

3、吳下阿蒙

4、吳名小卒

5、吳價之寶

6、吳憂吳慮

7、吳可取代

8、吳與倫比

9、吳可奈何花落去

10、吳邊落木蕭蕭下

11、落花、不是吳情物

12、歲月、吳痕跡

13、弱有若吳

14、吳需你欣賞

15、吳情有意

不要把自己的秘密告訴任何人,那相當于把自己的死穴和刀,同時交給對方,這將是另一場災難。沈欣對此深以為然。

三年前,沈欣開實體店那會,生意不錯,但偶爾也會很清閑。這時突然聯系上同樣清閑的吳可。

吳可是沈欣的高中同學,在學校時兩人關系一般,算“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那種。

那時,沈欣是班長,學習非常努力,對學校的各種活動都會積極響應,屬于標準的品學兼優的學霸。

而吳可,則完全是另外的類型,她長相不錯,唱歌好聽,好多男生喜歡她。經常有男生,拿著零食在教室外面等她。慢慢地,吳可無心學習,高三上期就輟學了。

上學那會,沈欣就有點瞧不起吳可的做法,她認為學生就應該用心學習。所以當吳可多年后聯系上她時,她也沒有太大熱情,只是不咸不淡地聊著。

可是時間一久,沈欣發現吳可和她想像的不一樣,再加上這些年的歷練,吳可儼然成熟穩重了,很多事情的見解居然和沈欣出奇的一致。

兩人聊得越來越投機,甚至還互相調侃,“你就是我在這個世上的另一個自己”!沈欣慢慢地把吳可當成了最知心的朋友,慢慢地無話不談。

吳可把當年哪些男生追她的事合盤托出,并且和初戀那些事,以及目前的婚姻狀況也說了出來。

吳可的前夫在外人眼里非常優秀,是某名牌大學的高材生。兩人婚后非常恩愛,只是她前夫和父母的關系非常糟糕,她也無力改變這種狀態,有些苦惱。

突然有一天,她前夫“人間蒸發”,沒有任何征兆,沒有任何提示,吳可想盡各種辦法都聯系不上。前夫的這種行為令人無法理解,開始吳可還抱著幻想,他還會回來。但是無聲無息地等了幾年后,吳可絕望了。向夫家提出離婚,老人同意了。

吳可后來和高中同學結婚了,兩個男人的差距很大,這個高中男同學非常普通,能力也一般。這讓吳可心里落差很大。婚后夫妻感情不太理想,吳可也是苦惱不已,經常向沈欣吐槽。

沈欣每次都是耐心勸導,兩個女人間互相慰藉,感情越來越好。

沈欣見吳可對自己無話不說,也把自己內心的秘密說了出來。

原來在沈欣的心里,一直有個念念不忘的人,這個人就是吳可的小學同學丁寧。沈欣和丁寧感情非常好,但是丁寧媽媽不喜歡沈欣,以死相逼棒打鴛鴦,兩人不得不分手。

分手后,沈欣才知道自己懷孕了,見合好無望,沈欣只好流產。事后丁寧痛苦不已,覺得自己一生都虧欠沈欣。

吳可知道此事后,在小學同學群里暗示丁寧,自己知道他的事。丁寧趕緊加了吳可微信,詢問沈欣的近況,并要了沈欣的微信。

丁寧在母親的安排下結婚了,婚姻很不幸,他對妻子談不上有愛,只是在日常生活中盡一個做丈夫的義務罷了。所以,沈欣的再次出現,像陽光一樣,再次照亮丁寧的心。

丁寧本就對沈欣有愧疚,于是各種示好,訴說自己的無奈和思念,給沈欣買了不少禮物。沈欣儼然又成了丁寧的“小公主”。

沈欣的愛人雖然對她不錯,但是她始終沒有放下丁寧,所以丁寧的出現,讓沈欣平淡如水的生活再次掀起波瀾。沈欣偶爾也會幻想,自己和丁寧是不是還有可能。

就在沈欣和丁寧你儂我儂的時候,吳可的老公又出“幺蛾子”了。吳可的老公也是二婚,他和他的前妻藕斷絲連,經常惹得吳可雷霆震怒。

這不,男人的前妻半夜發來信息,說自己腰疼,問能不能給她轉點錢去看病,這個男人心疼不已,立馬轉了一千。就在他要刪聊天記錄的時候,被吳可發現了,吳可當場就崩潰了。

吳可向沈欣哭訴,痛斥男人對她的薄情寡義,看著碗里想著鍋里!吳可說這樣的事不是一次兩次了,說這個女人不是這事就是那事,總有理由和借口纏著她老公,她老公又不愿意刪除她的****。

吳可有離婚的念頭,但是沒有離婚的勇氣。就這樣在深如泥沼的婚姻中苦苦掙扎,暗無天日。沈欣的安慰于她而言,顯得蒼白無力。

漸漸地,吳可對沈欣的態度,也在悄悄發生變化。她嫉妒沈欣,自己明明比她漂亮,上學那會可是男生眼中的“萬人迷”,被那么多男生追求,寵愛。為什么婚姻中,我卻遇不上良人,兩次婚姻都不盡人意,我是哪點比不上她,憑什么她可以受盡寵愛,憑什么她處處春風得意?吳可對沈欣的羨慕嫉妒,慢慢就變成了恨。

一次偶然的機會,吳可來沈欣的城市出差。沈欣夫妻二人熱情地招待了吳可。三人相談甚歡,吳可把沈欣老公好一頓猛夸,沈欣老公被夸得心花怒放。席間,吳可提出加他微信,沈欣老公欣然同意,沈欣想著大家都是朋友,也沒作多想。

要知道,沈欣老公可是寵妻狂魔,他朋友圈有不少夫妻二人的合照,以及他的愛妻宣言。這一發現,讓吳可如獲至寶。

日子慢慢地過著,看上去一切照舊。但是沈欣發現丁寧好像突然對自己老公很“感興趣”,經常會問她老公的事,以及他們夫妻之間的事。

畢竟要在自己曾經的戀人面前,說自己的老公,總歸是件尷尬的事,所以,沈欣總是不太愿意聊這些,哪怕丁寧逼問她,她也只是吞吞吐吐,這極大地挑起了丁寧的醋意,說沈欣處處護著她老公,她愛她老公勝過自己。

好幾次聊天都弄得不歡而散,沈欣被弄得莫名其妙,百思不得其解。

一天夜里,沈欣老公喝得醉熏熏地回來,怒氣沖沖地問沈欣,“你和丁寧怎么回事?你是不是懷過他的孩子,你怎么能這樣對我,我可是把你捧在手掌心里的啊,為什么……”

沈欣如五雷轟頂,婚前她是隱瞞了這事,她想著這是在和老公認識之前發生的事,也談不上背叛,但是又擔心老公知道會不開心,所以她對老公從未提及此事。沈欣和老公鬧得不歡而散。

冷靜下來的沈欣去問吳可,是不是跟她老公說了什么,吳可開始裝傻充愣,最后不得不承認,她辯解道,“我也只是提了一嘴,我以為這樣的陳年往事,你老公不會放在心上……”

沈欣老公到底是深愛著她的,第二天酒醒后,向沈欣道歉,說自己不應該揪著這種陳年往事不放,以后兩人還和以前一樣相親相愛地過日子,唯一的要求是,把所有關于丁寧的****拉黑刪除!

就這樣,丁寧再次從沈欣的生活中退場。沈欣沒有刪除吳可,但是從此后聯系驟然減少。

事情還沒結束,今年四月,吳可朋友圈曬出了收到雨前龍井的快遞。沈欣心一驚,打著馬賽克的快遞地址上,若隱若現能看出是丁寧的地址。沈欣猛然想起丁寧的話,“每年四月左右,我都會收到好幾罐客戶送的雨前龍井,明年四月我給你寄過來……”

后來吳可又陸續在朋友圈曬出收到的快遞,有睡衣、護膚品、零食……

可笑的是,睡衣和丁寧上次送給沈欣的是同款,護膚品也是沈欣常用的牌子,零食都是沈欣平時愛吃的!沈欣百感交集,五味雜陳,默默屏蔽了吳可的朋友圈。吳可,可無,可有可無,如此而已。

終有一天,當沈欣像個局外人一樣,看著自己的故事,被他們演繹成這樣,也只能笑著搖頭,殘酷與溫柔此消彼長,曾經的情誼漸漸遠去,她也開始愛上自己 ,并且學會了保守秘密!

?

秋詞古詩注釋及譯文拼音

秋詞古詩注釋及譯文拼音如下:

拼音:zì gǔ féng qiū bēi jì liáo , wǒ yán qiū rì shèng chūn zhāo 。

古詩: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拼音:qíng kōng yī hè pái yún shàng , biàn yǐn shī qíng dào bì xiāo 。

古詩: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釋義:自古以來每逢秋天都會感到悲涼寂寥,我卻認為秋天要勝過春天。萬里晴空,一只鶴凌云飛起,就引發我的詩興到了藍天上了。悲寂寥:悲嘆蕭條空寂。春朝:春天的早晨,亦泛指春天。朝:有早晨的意思,這里指的是剛開始。

晴:一作“橫”。排云:推開白云。排:推開,有沖破的意思。詩情:作詩的情緒、興致。碧霄:青天。深紅:指紅葉。淺黃:指枯葉。入骨:猶刺骨。嗾,讀法:sǒu:口中發出聲音使喚狗。這里是使的意思。

翻譯古詩的方法和技巧

1、增譯法:指根據英漢兩種語言不同的思維方式、語言習慣和表達方式,在翻譯時增添一些詞、短句或句子,以便更準確地表達出原文所包含的意義。

2、省譯法:這是與增譯法相對應的一種翻譯方法,即刪去不符合目標語思維習慣、語言習慣和表達方式的詞,以避免譯文累贅。增譯法的例句反之即可。

3、轉換法:指翻譯過程中為了使譯文符合目標語的表述方式、方法和習慣而對原句中的詞類、句型和語態等進行轉換。

4、拆句法和合并法:這是兩種相對應的翻譯方法。拆句法是把一個長而復雜的句子拆譯成若干個較短、較簡單的句子,通常用于英譯漢;合并法是把若干個短句合并成一個長句,一般用于漢譯英。漢語強調意合,結構較松散,因此簡單句較多;英語強調形合,結構較嚴密,因此長句較多。

古詩三首的翻譯

杜甫詩三首原文,全文

杜甫《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唯有乳下孫。

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 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 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

杜甫《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杜甫詩三首原文翻譯對照,譯文注釋

杜甫《石壕吏》

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來抓人。老頭越過墻逃跑,老婦出門去察看。

差役吼叫多么兇狠,老婦人啼哭多么痛苦!我聽到老婦人走上前去對差役說話:三個兒子應征防守鄴城。

一個兒子捎信回來,兩個兒子剛剛陣亡。活著的那些人只能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遠完結了!

家里再沒有別的男丁,只有還在吃奶的孫子。因為有孫子在,他的母親還沒有離去,出出進進沒有完整的衣服。

老婦我力氣雖然衰弱,請讓我跟隨你在今晚回兵營去,趕快應征到河南去服役,還能夠為軍隊準備明天的早飯。

夜深了,說話的聲音沒有了,好像聽到了那個老婦人在隱隱約約地哭。天亮了,我登程趕路,只能同那個老頭告別。

杜甫《望岳》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偉壯麗?你既挺拔蒼翠,又橫跨齊魯兩地。造物者給你,集中了瑰麗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望層層云氣升騰,令人胸懷蕩滌,看歸鳥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有朝一日,我總要登上你的絕頂,把周圍矮小的群山們,一覽無遺!

杜甫《春望》

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

春天來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傷國事面對繁花,難禁涕淚四濺,

親人離散鳥鳴驚心,反覺增加離恨。

立春以來戰火頻連,已經蔓延三月,

家在 州音訊難得,一信抵值萬金。

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發越搔越短,

頭發脫落既短又少,簡直不能插簪。

古詩及翻譯

古詩及翻譯如下:

《滿江紅·江行和楊濟翁韻》朝代:宋代;作者:辛棄疾

原文:過眼溪山,怪都似、舊時相識。還記得、夢中行遍,江南江北。佳處徑須攜杖去,能消幾緉平生屐。笑塵勞、三十九年非、長為客。

吳楚地,東南坼。英雄事,曹劉敵。被西風吹盡,了無塵跡。樓觀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頭先白。嘆人間、哀樂轉相尋,今猶昔。

譯文:眼前的山山水水,都似曾相識。還記得在夢中已將萬里江山走遍。游賞那些風景名勝,只需帶上手杖即可,耗損不了幾雙木屐。可笑我忙忙碌碌,卻有三十九年做得不對,長期做來去匆匆的過客。

賞析:昔日一統江山,如今卻被分為南北兩半。曹操、劉備皆是當世的英雄。可惜那上片為第一層,由江行沿途所見山川引起懷昔游,痛惜年華之意。長江中下游地區山川秀美,辛棄疾南歸之初,自乾道元年至三年,曾漫游吳楚,行蹤遍及大江南北,對這一帶山水是熟悉的。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此后出任地方官,調動頻繁,告別山水長達十年。

此時復見眼中川“都似舊時相識”了。“溪山”曰“過眼”,看山卻似走來迎,這是江行的感覺。“怪”是不能認定的驚疑感,是久違重逢的最初的感觸。往事雖“還記得,卻模糊、記不真切,真象一場舊夢。

“還記得、夢中行遍,江南江北”,“夢中”云者不僅有烘托虛實之妙,也是心理感受的真實寫照,這種恍惚的神思,乃是多年來雄心壯志未得實現。業已倦于宦游的結果。反復玩味以上數句,實已暗伏“塵勞”、覺非之意。官場之上,往往如山水一般舊曾相識虛如幻夢不如遠離,同時也就成了一種強有力的召喚,來自大自然的召喚。

所以,緊接二句寫道:“佳處徑須攜杖去,能消幾兩平生屐?”要探山川之勝,就得登攀,“攜杖”、著“屐”(一種木底鞋)是少不了的。

些英雄豪杰,都已成了舊事,如今已沒有一絲痕。樓臺剛剛建成,卻已不見人蹤;壯志未酬,我卻滿頭白發。可嘆人世間的悲歡,不過是在循環往復,從古至今都是如此。

古詩詞原文翻譯及賞析精選

#詩詞鑒賞# 導語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收藏過自己喜歡的古詩吧,古詩有固定的詩行,也會有固定的體式。你知道什么樣的古詩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詩嗎?下面是 無 收集整理的古詩詞原文翻譯及賞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1古詩詞原文翻譯及賞析

  原文

 《滿江紅·江行和楊濟翁韻》

 朝代:宋代

 作者:辛棄疾

 原文:

 過眼溪山,怪都似、舊時相識。還記得、夢中行遍,江南江北。佳處徑須攜杖去,能消幾緉平生屐。笑塵勞、三十九年非、長為客。

 吳楚地,東南坼。英雄事,曹劉敵。被西風吹盡,了無塵跡。樓觀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頭先白。嘆人間、哀樂轉相尋,今猶昔。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眼前的山山水水,都似曾相識。還記得在夢中已將萬里江山走遍。游賞那些風景名勝,只需帶上手杖即可,耗損不了幾雙木屐。可笑我忙忙碌碌,卻有三十九年做得不對,長期做來去匆匆的過客。

 昔日一統江山,如今卻被分為南北兩半。曹操、劉備皆是當世的英雄。可惜那些英雄豪杰,都已成了舊事,如今已沒有一絲痕。樓臺剛剛建成,卻已不見人蹤;壯志未酬,我卻滿頭白發。可嘆人世間的悲歡,不過是在循環往復,從古至今都是如此。

  注釋

 ⑴滿江紅:滿江紅,又名《上江虹》、《念良游》、《傷春曲》。唐人小說《冥音錄》載曲名《上江虹》,后更名《滿江紅》。宋以來始填此詞調。《欽定詞譜》以柳永“暮雨初收”詞為正格。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韻;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韻。用入聲韻者居多,格調沉郁激昂,前人用以發抒懷抱,佳作頗多。另有平聲格,雙調九十三字,前片八句四平韻,后片十句五平韻。[3]

 ⑵溪山:辛棄疾的溪山情節。早在淳熙五年(1178),辛棄疾已經有了依稀朦朧的“溪山”意識。事實上,辛棄疾“溪山”意識出現的年代,還可以大大前推。如《滿江紅·建康史帥致道席上賦》詞云:“且歸來、談笑護長江,波澄碧。”這首詞作于孝宗乾道四年(1168)或稍后,時為建康府通判。又《水調歌頭》詞云:“散盡黃金身世,不管秦樓人怨,歸計狎沙鷗。明夜扁舟去,和月載離愁。”辛棄疾“溪山”隱逸情結產生,不能說這是消極頹廢的意識;不僅如此,恰恰相反,正說明詞人的積極主張收復、抗戰。只是在這種積極主張不能實現,在希望徹底破滅之后,才有了美人遲暮,英雄失路之感;更有了迷途實遠,昨非今非之慨。這是“溪山”隱逸情結產生的真正原因。怪:驚異,駭疑。而之所以如此,隱含有時光迅速,不覺間已是舊相識了的感嘆意味。按:稼軒南歸初期,曾有一段漫游吳楚的生活經歷,通判建康后,也大體宦游于吳楚一帶,故有此感。

 ⑶緉(liàng亮):一雙。屐(jī擊):木底有齒的鞋,六朝人喜著屐游山。語出《世說新語·雅量》:祖士少好財,阮遙集好屐,并恒自經營,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人有詣祖,見料視財物。客至,屏當未盡,余兩小簏箸背后,傾身障之,意未能平。或有詣阮,見自吹火蠟屐,因嘆曰:“未知一生當箸幾量屐?”神色閑暢。于是勝負始分。

 ⑷塵勞:風塵勞辛,指其宦游生涯。三十九年非:回顧三十九年,一切皆非。《淮南子·原道訓》:“凡人中壽七十歲,然而趨舍指湊,日以月悔也,以至于死,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時稼軒年近四十,套用此語自嘆。

 ⑸“吳楚”兩句:此化用杜甫《登岳陽樓》詩意:“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杜詩極言洞庭湖寬廣,似將中國大地分 裂為二。坼(chè徹):裂開。

 ⑹“英雄”兩句:謂圖英雄霸業者,惟曹操和劉備相與匹敵。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先主方食,失匕箸。(《三國志·蜀志·先主傳》)此明頌曹、劉,暗揚孫權。蓋當時堪與曹、劉爭雄天下者惟孫權,而他正霸居吳楚一帶。稼軒《南鄉子》:“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與此暗合。敵:匹敵。

 ⑺“被西風”兩句:言歷史遺跡被無情西風一掃而盡。

 ⑻“樓觀”兩句:感慨宦跡不定,事業未就而鬢發先白。樓觀甫成:樓閣剛剛建成。蘇軾《送鄭戶曹》詩:“樓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此喻調動頻繁,難展才略。旌旗:戰旗。旌旗未卷:指戰事未休,喻復國大業未了。

 ⑼“嘆人生”兩句:謂哀樂相循,古今同理。言外之意,大可不必計較。轉相尋:循環往復,輾轉相繼。

  賞析:

 作者:佚名

 此詞可分三層。

 上片為第一層,由江行沿途所見山川引起懷昔游,痛惜年華之意。長江中下游地區山川秀美,辛棄疾南歸之初,自乾道元年至三年,曾漫游吳楚,行蹤遍及大江南北,對這一帶山水是熟悉的。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此后出任地方官,調動頻繁,告別山水長達十年。此時復見眼中川“都似舊時相識”了。“溪山”曰“過眼”,看山卻似走來迎,這是江行的感覺。“怪”是不能認定的驚疑感,是久違重逢的最初的感觸。往事雖“還記得,卻模糊、記不真切,真 象一場舊夢。

 “還記得、夢中行遍,江南江北”,“夢中”云者不僅有烘托虛實之妙,也是心理感受的真實寫照,這種恍惚的神思,乃是多年來雄心壯志未得實現。業已倦于宦游的結果。反復玩味以上數句,實已暗伏“塵勞”、覺非之意。官 場之上,往往如山水一般舊曾相識虛如幻夢不如遠離,同時也就成了一種強有力的召喚,來自大自然的召喚。所以,緊接二句寫道:“佳處徑須攜杖去,能消幾兩平生屐?”要探山川之勝,就得登攀,“攜杖”、著“屐”(一種木底鞋)是少不了的。

 《世說新語·雅量》載阮孚好屐,嘗曰:“未知一生當著幾量(兩)屐?”意謂人生短暫無常,話卻說得豁達幽默。此處用來稍變其意,謂山川佳處常在險遠,不免多穿幾雙鞋,可這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結尾幾句就對照說來,“笑塵勞、三十九年非”乃套用蘧伯玉(春秋時衛國大夫)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的話(語出《淮南子·原道訓》),作者當時四十歲,故這樣說。表面看,這是因虛度年華而自嘲,其實,命運又豈是自己主宰得了的呢。“長為客”三字深懷憂憤,語意曠達中包含沉郁。實為作者于四十年年來之感慨,年已四旬,南歸亦久,但昔日的志愿,卻無一件得以實現,感慨,今是昨非,一生勞碌,原來“長為客”無絲毫是自己左右的。

 這片六句另起一意為第二層,由山川地形而引起對古代英雄事跡的追懷。揚州上游的豫章之地,歷來被稱作吳頭楚尾。“吳楚地,東南坼”化用杜詩(《登岳陽樓》:“吳楚東南坼”),表現江行所見東南一帶景象之壯闊。如此之山川,使作者想到三國英雄,尤其是立足東南北拒強敵的孫權,最令他欽佩景仰。曹操曾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三國志。先主傳》)而孫權堪與二者鼎立。此處四句寫地靈人杰,聲情激昂,其中隱含作者滿腔豪情。“被西風吹盡,了無陳跡”二句有慨嘆,亦有追慕。恨不能起古人于九泉而從之的意味,亦隱然句中。

 結尾數句為第三層,是將以上兩層意思匯合起來,發為更憤激的感慨。“樓觀才成人已去”承上懷古,用蘇軾詩“樓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鄭戶曹》)意,這里是說吳國基業始成而孫權就匆匆離開人間。“旌旗未卷頭先白”承前感傷,由人及己,“旌旗”指戰旗,意言北伐事業未成,自己的頭發卻先花白了。

 綜此二者,于是詞人得出一個無可奈何的結論:人間哀樂從來循環不可琢磨(“轉相尋”),“今猶昔”。這結論頗帶宿命色彩,乃是作者對命運無法解釋的解釋。更是作者對命運不如已愿,人事多乖的感嘆。

 詞中一方面表示倦于宦游——“笑塵勞、三十九年非”,另一方面又追懷古代英雄業績,深以“旌旗未卷頭先白”為憾,反映出作者當時矛盾的心情。雖是因江行興感,詞中卻沒有著重寫景,始終直抒胸臆;雖然語多含蓄,卻不用比興手法,純屬直賦。這種手法與詞重婉約、比興的傳統是完全不同的。但由于作者是現實政治感慨與懷古之情結合起來,指點江山,縱橫議論,抒胸中郁悶,驅使古人詩文于筆端,頗覺筆力健峭,感情彌滿。所謂“滿心而發,肆口而成”,自具興發感人力量。

2古詩詞原文翻譯及賞析

  原文:

 有悵寒潮,無情殘照,正是蕭蕭南浦。更吹起,霜條孤影,還記得,舊時飛絮。況晚來,煙浪斜陽,見行客,特地瘦腰如舞。總一種凄涼,十分憔悴,尚有燕臺佳句。

 春日釀成秋日雨。念疇昔風流,暗傷如許。縱饒有,繞堤畫舸,冷落盡,水云猶故。憶從前,一點東風,幾隔著重簾,眉兒愁苦。待約個梅魂,黃昏月淡,與伊深憐低語。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

 挾來陣陣寒意的水浪,也有些心事重重;只有西去的陽光,投下慘淡的影子,漸漸地消失;南面的水岸是我送別的地方,你走了,一陣陣蕭索的風,帶來易水上的蒼涼。那風呵,又吹起來了,吹起河岸上的柳。受盡霜凍的柳枝啊,落下最后一片黃葉,影子是這樣的孤單。還記得嗎,還得那飛絮如雪的時候?我久久了望你遠去的帆影,直到夜幕降臨,浪花飄起來了,是茫茫的煙霧,迷糊了最后一抹夕陽。只有那孤苦柳樹,迎來匆忙的過客,扭動著瘦弱的腰身,好象要輕輕地舞動。

 春天里,我們彼此相愛,卻在這寒冷的秋季,催生出無數相思的落淚。回憶起攜手并肩時的親密,那份感傷,就象無數的細繩把我的心捆扎。笙歌勁舞的畫舫,依然繞著河岸緩緩地移動,可是我的心里卻是這樣的冷落,水在流,云還是那樣地飄,只不知道心上的人兒,你在何處。想著那些相戀的日子,如同一陣吹來的東風,可是那是多么微弱風呵,吹不進重疊的窗簾,只是讓這一份相思深深地刻在我的眉間。我只能等待那個梅花的精靈,在夜闌人靜的時候,在月淡星稀的時候,我對她說出自己心中的苦悶,讓她傳達我對你深深的思念。

  注釋

 ⑴金明池:詞牌名,秦觀創調,詞詠汴京金明池,故取以為名。

 ⑵悵:失意,懊惱。

 ⑶蕭蕭:風聲,草木經風搖落之聲。

 ⑷霜條:經霜的樹枝條。

 ⑸舊時飛絮:化用劉禹錫《楊柳枝詞》九首之九:“春盡絮飛留不得,隨風好去落誰家”。

 ⑹晚來:夜晚來臨之際。

 ⑺行客:來往的行旅客人。

 ⑻燕臺佳句:燕臺,又指燕昭王延攬天下賢士的黃金臺。柳氏此處喻指幾社文人雅集賦詩的地方。

 ⑼春日釀成秋日雨:指當年幾社名流與柳氏交游,曾為她作春閨風雨的艷詞,競成為今日飄零秋雨的預兆。

 ⑽疇昔:過去,以前。

 ⑾如許:如此,此為概指之辭。

 ⑿繞堤畫舸:化用湯顯祖《紫釵記》中“河橋路,見了些無情畫舸,有恨香車”句意。

 ⒀憶從前:“憶”,回憶。此為回憶從前那些相戀的時光。

 ⒁眉兒愁苦:陸游《釵頭鳳》:“一杯愁緒,幾年離索”,表現詞人懷念戀人,柔腸寸斷的心緒。

 ⒂梅魂:化用蘇軾《復出東門詩》:“長與東風約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⒃伊:彼,他或她。

  賞析:

 作者:佚名

 《金明池·詠寒柳》中的柳具有獨立自主的自由心性與主體意識,不依附于某個實體,雖慨嘆凄涼的境遇,卻沒有失去自我的主體意識,期望與梅魂平等地對話。這一改柳往日柔弱不堪攀折的形象,為柳重塑了剛毅的品格,而這種剛性氣質則是來自于詩人主體的獨立人格意識與自由心性。

 上闋明寫柳而暗寫人生的遭際。“有恨寒潮,無情殘照,正是蕭蕭南浦”,“南浦”一詞緣于江淹的《別賦》,“送君南浦,傷如之何”中國人喜聚不喜散,對于送別總是很敏感的,分別總會令人為之愁腸百轉,淚濕衫袖。此詞開頭便把地點定在這樣一個令人的情緒易較為之傷感的環境中,在這樣一個送別的地點,又是一個這樣的秋日的黃昏,殘陽西掛,滿目凄涼,伴隨著泠泠的寒風。

 “更吹起,霜條孤影。”一個“孤”字,更為這凄涼的環境平添一絲的無助、孤獨。起語全用冷色調的詞,刻畫了一個凄涼暗淡之境,寫盡了柳如是人生的孤獨、無奈的心境。“還記得,舊時飛絮”一句,把時間由現在推向過去,現今的生活是孤獨、無助的,那以前的生活呢“舊時飛絮”便是的回答了。詞人在這里用了“柳絮”這一意象,“柳絮”無根無蒂任風吹落,隨意飄蕩,多令人產生憐憫之情,因詠《燕臺詩》而癡戀其人。又燕臺曾是當年燕昭王招攬賢士的黃金臺。此處的用典,言約而意豐,它既暗含了詞人與陳子龍通過詩詞唱和結為知音,又同松江名士詩酒集會度過了人生的一段美好的時光,是其不幸人生的一點亮色。

 詞人在上闋的最后用“尚有燕臺佳句”結尾,是因為這段生活曾給她人生不少的慰藉,致使她多年后回憶起這段生活,仍不禁淚流涔涔。詞的下闋主要是借回憶過去來寫對愛情的固貞執守。換頭處,詞人用“春日釀成秋日雨”一句,既承接了上闋的結句,又為下面的憶舊展開了鋪墊。與陳子龍的短暫的相識、相戀給詩人暗淡的生活帶來些許的慰藉,是其不幸人生的一點亮色,但這短暫的歡娛卻為以后埋下了如此的苦楚。一句“秋日雨”寫盡了人生的變故。

 “念疇昔風流,暗傷如許。憶從前,一點東風,幾隔著重簾,眉兒愁苦”,詞人想過去,痛惜今日,寫盡相思之苦,“縱饒有,繞堤畫舸,冷落盡,水云猶故”,畫舸本是歡情之物,但即使擁有了它,自己依舊是先前的那個自己,或許更多了一點孤獨、寂寞,這一切都是因為沒有了情人的陪伴。“一點東風”這里暗指陳子龍,沒有了他,致使詞人一生“眉兒愁苦”,“雖知己而必別”,互為知己的愛人卻注定無法終生廝守在一起,這又是何等的令人悵惘之事。

 下闋詞人以“待約個梅魂,黃昏月淡。與伊深憐低語”結句,這里是借用了湯顯祖的《紫釵記》的故事來向情人表明自己的心跡,也同時向迫使二人分手的勢力進行的堅強的反抗,但同時也對未來帶有些許的幻想與渴望。《紫釵記》中,霍小玉在微月半遮寒梅怒放下愛上了詩人李益,兩位有情人幾經困難落幕前終于在長時別離后團圓,此時的他們贈詩唱和,句中最讓人難忘的還是“淡月梅花”景,柳如是引用“梅魂”分別是把自己和情人設想為劇中人,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夠團圓,到那時“與伊深憐低語”。通過詞的下闋,可以看出,柳如是對愛情是忠貞的、執著的,她對陳子龍是有著刻骨銘心之情的。

 柳如是的詞“濃纖婉麗,極哀艷之情”,她以一個女子的細膩的感觸來寫自己的情感經歷,故而真切感人,她讓人洞察了她的不幸的人生遭際,以及在困境中她對愛情的固貞、執守和對命運的不屈從。

3古詩詞原文翻譯及賞析

  原文:

 澹煙疏雨間斜陽,江色鮮明海氣涼。

 蜃散云收破樓閣,虹殘水照斷橋粱。

 風翻白浪花千片,雁點青天字一行。

 好著丹青圖畫取,題詩寄與水曹郎。

  譯文

 江的上空不時有淡淡的煙云蕩過,不時還夾雜著稀疏細雨,當云過雨收之際,一輪夕陽把金燦燦的陽光撒在湖面上。風吹江面浪滾波涌,深碧色的波浪在夕陽的照射下,一邊是金光跳動,如金蛇游泳,一邊是暗色背光,水色對比如呈墨綠,天上的彩云在變化,水面的云氣在飄涌,好像剛散的海市蜃樓,雨霽殘云像破了的樓閣,由于細雨剛停,空間的水珠與夕陽映照,一條彩虹如橋梁一樣架在江上,而彩虹照水倒影入江,一一相應,美不勝收。加之水波動蕩,風吹浪翻,好像許多花片飛舞一樣,時暗時明,非常美觀;彩云過后晴空一碧,雁群凌空飛翔,好像是青天上的一行字跡。如此美的景色,只能用顏料勾勒出來,畫上題詩,寄送給不在身邊的好友。

  注釋

 ⑴江樓:杭州城東樓,即望海樓。吟玩:吟詠玩賞。水部張員外:即張籍,中唐詩人,當時任水部員外郎。白居易對其作品評價甚高。水部,古代中央官署名,魏置水部郎,晉設水部曹郎,隋唐至宋均以水部為工部四司之一。

 ⑵澹(dàn)煙:清淡的云煙。疏雨:稀疏的小雨。間:間隔。斜陽:夕陽。

 ⑶江色鮮明:江上的顏色很明亮。海氣:海上吹來的風。

 ⑷蜃(shèn):大蛤蜊。江海邊或沙漠中,因空氣冷熱驟變,光線折射,而把遠處的景物顯示到空中或地面上,古人誤以為是蜃吐氣而成,稱海市蜃樓。散:消散。

 ⑸虹殘:雨后虹影漸漸消殘。

 ⑹花千片:風吹江水,浪花噴涌,如片片白花。

 ⑺字一行:雁群從青天經過,排成“人”字或“一”字。

 ⑻著(zhuó)丹青:用顏料著色畫起來,即彩色畫。丹青,丹砂和青雘,可作顏料。圖畫取:臨摹下來。畫,一作“寫”。

 ⑼題詩:畫上題詩。水曹郎:水部曹郎,水部官職名。當時張籍在水部任職,故稱水曹郎。

  賞析:

 賞析

 這首詩抓住大雨剛過,彩虹尚存,海市蜃樓將要消失的一剎那,將這一精彩場面剪輯下來,繪成一幅色彩絢麗的丹青圖畫。首聯從陽光寫起,描摹斜陽余暉,由淡煙疏雨的間隙中射到水面。這個意境就倍顯清新可人。加上江面經雨水一洗,新鮮明凈,海風陣陣襲來,涼爽人。題中所謂“景物鮮奇”足見并非虛言。

 頷、頸二聯展開筆墨,逐一描繪“鮮奇”景物。頷聯描繪了難得見到的海市蜃樓和雨后彩虹兩種奇觀。“蜃散”句寫的是海市蜃樓景色,不過詩人未曾描繪其全景,而是抓住了蜃散云收、空中幻影殘破的剎那,攝下了“破樓閣”的鏡頭。詩人是登樓眺望,目中所視,必有亭臺樓閣。所以“蜃散云收破樓閣”云云是實景虛寫。“虹殘”句也是同一法門。雨后天空出現的虹,彎彎地好像拱橋,此是常景。詩人靜候至虹影漸漸消殘,水中仿佛映著一座斷橋時,他眼明手快按下了快門。本來雨后彩虹已是奇觀勝景,詩人更從水中映照之倒影著筆,又把景色之妙提高一籌。“破樓閣”、“斷橋梁”,既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又顯示出詩人于選景上別具只眼的匠心。

 頷聯為靜境描寫,頸聯遂作動勢點綴。“風翻白浪花千片,雁點青天字一行”是全詩的點睛之筆。“翻”字以詩情作畫,寫得生動;“點”字以畫筆入詩,下得有神。一“翻”一“點”,使江天景物增添了無限生意,而遺詞用意之精微傳神,尤為人嘆服。詩人從作畫的角度作詩,則詩中有畫就不奇怪了。如此天然勝景,詩人不愿獨自欣賞,趕快畫為圖幅,寄給好友。張籍有《答白杭州郡樓登望畫圖見寄》,就是和這首詩的。詩中有“乍驚物色從詩出,更想工人下手難”之句,從側面也可看出白居易詩情畫筆的非凡不俗。

 景物鮮奇,引動詩人雅興,故不僅吟玩成篇,且請人畫作圖幅,題此詩于上,寄贈張水部,末聯即寫此,字里行間含蘊著難捺欣喜而欲使同道好友共享之心情。張籍《答白杭州郡樓登望畫圖見寄》詩尾聯“見君向此閑吟意,肯恨當時作外官?”即謂白居易身處“天堂”杭州,得優游閑吟,則當無外放任職之遺憾。這也透露了白居易心情已不似數年前在忠州(今四川忠縣)時那樣悲郁的消息。

 此詩寫景層層鋪設,淡墨白描,新穎有致而明白如話;其情則寄寓在景物描寫中,又涵詠在尾聯之點題中,而使人讀之有味,味之有趣,得到了輕松愉悅的美感享受。

 創作背景

 此詩創作于唐穆宗長慶三年(823年),當時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友人張籍任水部員外郎,白居易恰逢暮色登杭州城望海樓眺望美景,創作這首詩寄贈遠在外地的友人張籍。

使至塞上古詩翻譯

乘單車想去慰問邊關,路經的屬國已過居延。

千里飛蓬也飄出漢塞,北歸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無盡黃河上落日渾圓。

到蕭關遇到偵候騎士,告訴我都護已在燕然。

原文: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注釋:

使至塞上:奉命出使邊塞。使,出使。

單車:一輛車,車輛少,這里形容輕車簡從。

問邊:到邊塞去看望,指慰問守衛邊疆的官兵。

屬國:一說指附屬國,即少數民族附屬于漢、唐等漢族王朝而存其國號者。二說指官名,即秦漢時設置的官職典屬國的簡稱。漢代稱負責外交事物的官員為典屬國,唐代有時以“屬國”代稱出使邊陲的使臣,這里詩人用來指自己使者的身份。

居延:地名,漢代稱居延澤,唐代稱居延海,在今內蒙古額濟納旗北境。又西漢張掖郡有居延縣。

征蓬:隨風遠飛的枯蓬,此處為詩人自喻。

歸雁:雁是候鳥,春天北飛,秋天南行,這里是指大雁北飛。

胡天:胡人的領地。這里是指唐軍占領的北方。

大漠:大沙漠,此處大約是指涼州之北的沙漠。

孤煙:趙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邊防報警時燃狼糞,“其煙直而聚,雖風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風,“裊煙沙而直上”。據后人有到甘肅、新疆實地考察者證實,確有旋風如“孤煙直上”。又,孤煙也可能是唐代邊防使用的平安火。

長河:一說指黃河。一說指流經涼州(今甘肅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條內陸河,這條河在唐代叫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蕭關:古關名,又名隴山關,故址在今寧夏固原東南。

候騎:負責偵察、通訊的騎兵。王維出使河西并不經過蕭關,此處大概是用何遜詩“候騎出蕭關,追兵赴馬邑”之意,非實寫。一作“候吏”。

都護:唐朝在西北邊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護府,其長官稱都護,每府派大都護一人,副都護二人,負責轄區一切事務。這里指前敵統帥。

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國杭愛山。這里代指前線。

創作背景:

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吐蕃發兵攻打唐屬國小勃律(在今克什米爾北)。開元二十五年(737)春,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滌西大破吐蕃軍。唐玄宗命王維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奉使涼州,出塞宣慰,察訪軍情,并任河西節度使判官,實際上是將王維排擠出朝廷。這首詩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賞析:

《使至塞上》是唐代詩人王維奉命赴邊疆慰問將士途中創作的記行詩,記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見的塞外風光。首聯交待此行目的和到達地點,詩緣何而作;頷聯包含多重意蘊,借蓬草自況,寫飄零之感;頸聯描繪了邊陲大漠中壯闊雄奇的景象,境界闊大,氣象雄渾;尾聯虛寫戰爭已取得勝利,流露出對都護的贊嘆。此詩既反映了邊塞生活,同時也表達了詩人由于被排擠而產生的孤獨、寂寞、悲傷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渾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凈化、升華后產生的慷慨悲壯之情,顯露出一種豁達情懷。

作者簡介:

《使至塞上》是唐代詩人王維奉命赴邊疆慰問將士途中創作的記行詩,記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見的塞外風光。首聯交待此行目的和到達地點,詩緣何而作;頷聯包含多重意蘊,借蓬草自況,寫飄零之感;頸聯描繪了邊陲大漠中壯闊雄奇的景象,境界闊大,氣象雄渾;尾聯虛寫戰爭已取得勝利,流露出對都護的贊嘆。此詩既反映了邊塞生活,同時也表達了詩人由于被排擠而產生的孤獨、寂寞、悲傷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渾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凈化、升華后產生的慷慨悲壯之情,顯露出一種豁達情懷。

關于“翻譯古詩”這個話題的介紹,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對你有所幫助請保持對本站的關注!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友上傳(或整理自網絡),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翰林詩詞網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www.nbkechao.cn/zhishi/7743.html

主欄目導航

新增導航欄目

新增導航欄目

熱門知識

熱門詩文

熱門名句

朝代詩人

熱門成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茌平县| 南京市| 新平| 普安县| 博湖县| 白玉县| 华安县| 井研县| 沂水县| 凌云县| 花垣县| 泽普县| 德江县| 乌兰浩特市| 星座| 汝阳县| 青川县| 牟定县| 库尔勒市| 平武县| 安宁市| 勐海县| 秭归县| 苍梧县| 双牌县| 宜都市| 公主岭市| 江陵县| 大洼县| 苗栗市| 房产| 罗城| 凤翔县| 山阴县| 福海县| 鄄城县| 营口市| 台北县| 龙州县| 沛县| 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