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聽吹笛高適古詩(高適《塞上聽吹笛》古詩賞析與翻譯)
-
大家好,塞上聽吹笛高適古詩相信很多的網(wǎng)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高適《塞上聽吹笛》古詩賞析與翻譯也是一樣,不過沒有關系,接下來就來為大家分享關于塞上聽吹笛高適古詩和高適《塞上聽吹笛》古詩賞析與翻譯的一些知識點,大家可以關注收藏,免得下次來找不到哦,下面我們開始吧!
一、塞上聽吹笛高適古詩全文
詩詞中有“實數(shù)”和“虛數(shù)”的區(qū)別,這是比較容易分辨的,比如王維曾有句說“
一身轉戰(zhàn)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
”、李白曾寫“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很明顯“三千里”、“百萬師”、“四萬八千歲”都是極度夸張的虛數(shù),不能真的認為有這么多。
在詩詞中使用這樣夸張的虛數(shù),可以帶給人一種氣勢磅礴的感覺,增添詩句的氣勢,又不影響所要表達的感情,高手運用起來,能讓詩詞充滿了生氣和活力。其實除了“實數(shù)”、“虛數(shù)”之分外,還有“實景”與“虛景”之分,或者用王國維先生的話說,有“造境”和“寫境”,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雖然是虛的,并不影響人們對詩的整體感知,用得好,反而會給詩歌增添無窮意境,讓詩歌變得更有韻味。
高適的這首
《塞上聽吹笛》
就是一首典型的虛實景運用十分出色的作品,詩人用明快、秀麗的語言,新奇絕妙的想象力,將情與景完美融合在一起,為人們描繪了一幅十分動人的塞外圖畫,給邊塞詩帶來一種全新的風味。
高適這首詩,寫于他在西北邊塞從軍時,當時他正在大將哥舒翰幕府中謀職,因為職位的原因,他多次到過邊關,對塞上生活,以及戰(zhàn)士們的實際情況,有著最直接的體會。
塞上聽吹笛
高適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jié)M關山。
從題目可知,這首詩是詩人在塞上聽笛,心有感觸才寫下的,那么他的感觸是什么呢?我們先來看前兩句所寫的實景:“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冰雪消融之后,西北邊境的戰(zhàn)士們在傍晚趕著馬群回來了,天空漸漸暗淡下來,一輪皎潔的明月緩緩升起,照在各個戍樓之間,而此時,不知是誰突然吹奏起了羌笛。
詩人在開篇,為我們營造出了一種安靜祥和的氛圍,這與通常緊張的邊塞氛圍不同,雪凈、牧馬、明月、羌笛、戍樓,寥寥幾字,構成了一幅和諧的邊塞畫面,冰雪消融,說明春天將至,牧馬歸來,說明邊境無戰(zhàn),這樣一個安寧又壯闊的基調,為下文所要表達的思鄉(xiāng)之情,作出了很好的鋪墊。
這樣蒼茫而又清澈的夜晚,本就很令人神往,而戍樓中所吹奏的《梅花落》曲子,更加繚亂進每一個戍邊戰(zhàn)士的內(nèi)心,“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jié)M關山
”,這《梅花落》的羌笛聲,仿佛不是音樂,而是隨風四處紛飛的梅花花瓣,一夜之間,吹過了關山,吹到了每一個戍邊將士的家鄉(xiāng)中。李白曾有句說“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兩人所用的手法,實在有異曲同工之妙。高適和李白的這兩句詩,也都成為了流傳千古的名句。
末兩句的妙處,除了這樣生動形象的意境外,其實還有一妙,就是“虛景”的巧妙運用,聽笛曲而仿佛見風吹落花,本就不真實,但我們讀來,卻毫無虛假之感,這是詩人巧妙地將聲音變成了“實物”,雖然很“虛”卻又與雪凈胡天、明月戍樓交相輝映,同時又將那種淡淡地思鄉(xiāng)愁情,化作梅花花瓣,散落到了關山之外的千家萬戶中。更妙的是,這情感,又不會顯得那么悲傷難抑。
從雪凈胡天、明月戍樓的實景,到風吹梅花、關山落滿的虛景,詩人的連接媒介是笛聲,在這虛實相間的搭配下,一種美妙壯闊、似真似幻的意境,便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了,而其中所蘊含的淡淡地思鄉(xiāng)之情,也通過這明月笛聲,含蓄深婉地表現(xiàn)了出來,令人咀嚼不盡,極具藝術魅力。
二、塞上聽吹笛古詩和意思 塞上聽吹笛原文及譯文
1、原文:
《塞上聽吹笛》
高適〔唐代〕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jié)M關山。
2、譯文
西北邊塞,冰雪消融,戰(zhàn)士們牧馬歸來。入夜明月清朗,哨所里戰(zhàn)士吹起悠揚的羌笛。
試問飽含離情的《梅花曲》飄向何處?它仿佛像梅花一樣隨風落滿了關山。
三、高適《塞上聽吹笛》古詩賞析與翻譯
導讀:《塞上聽吹笛》是唐代詩人高適的作品。此詩采用虛實結合的手法,在虛實交錯、時空穿梭之間,把戰(zhàn)士戍邊之志與思鄉(xiāng)之情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統(tǒng)一起來,構成一幅奇麗寥廓、委婉動人的畫卷。全詩含有思鄉(xiāng)的情調但并不低沉,表達了盛唐時期的那種豪情,是邊塞詩中的佳作。下面和我一起來看高適《塞上聽吹笛》古詩賞析與翻譯,希望有所幫助!
原文
《塞上聽吹笛》
高適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jié)M關山。
注釋
塞上:邊塞地區(qū)。
雪凈:冰雪消融。
胡天:指西北邊塞地區(qū)。胡是古代對西北部民族的稱呼。
牧馬:放馬。西北部民族以放牧為生。
羌笛:羌(qiāng)族管樂器。
戍樓:防衛(wèi)的城樓。
梅花何處落:笛曲有《梅花落》,屬于漢樂府橫吹曲。是將曲調《梅花落》拆用,嵌入“何處”兩字,從而構思成一種虛景。
關山:這里泛指關隘山嶺。
譯文
冰雪消融,胡地又回到了牧馬的時節(jié)了。
傍晚時分,戰(zhàn)士們趕著馬群回來,明月灑下一片清輝。
在如此蒼茫而又澄明的夜色中,從戍樓中傳來熟悉的`《梅花落》曲調。
風傳笛曲,一夜之間傳滿了山川關口。
仿佛風吹的不是笛聲而是落梅的花片。
它們四處飄散,一夜之中花色花香灑滿關山。
背景:
這首詩是詩人在西北邊塞地區(qū)從軍時寫的。高適當時在哥舒翰幕府,同時所作《登隴詩》云:“淺才登一命,孤劍通萬里。豈不思故鄉(xiāng),從來感知己”,正是由于懷著盛唐人通常有的那種豪情,筆下的詩方能感而不傷。
賞析:
高適在這首詩中寫景就有“虛景”與“實景”之分,他用明快、秀麗的基調,豐富奇妙的想象,實現(xiàn)了詩、畫、音樂的完美結合,描繪了一幅優(yōu)美動人的塞外春光圖,使這首邊塞詩有著幾分田園詩的風味。
此詩寫塞上聞笛而生鄉(xiāng)關之思,但首先卻展現(xiàn)出冰雪鋪凝的廣袤胡天,然后再在明月與戍樓之間托出羌笛之聲,在荒漠塞外與故鄉(xiāng)春色的鮮明反差之中透露出縷(lǚ)縷鄉(xiāng)思。但這鄉(xiāng)思卻略無哀怨,而是隨著一夜風吹滲滿整個關山,以可見的壯偉景觀的實態(tài)體現(xiàn)出巨大的內(nèi)在顯現(xiàn)力與藝術包容力。
前二句寫的是實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馬的時節(jié)了。傍晚戰(zhàn)士趕著馬群歸來,天空灑下明月的清輝。開篇就造成一種邊塞詩中不多見的和平寧謐的氣氛,這與“雪凈”、“牧馬”等字面大有關系。
那大地解凍的春的消息,牧馬晚歸的開廓的情景使人聯(lián)想到《過秦論》中一段文字:“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則“牧馬還”三字似還含另一重意味,這就是胡馬北還,邊烽暫息,于是“雪凈”也有了幾分象征危解的意味。這個開端為全詩定下了一個開朗壯闊的基調。
在如此蒼茫而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哪座戍樓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調啊。“梅花何處落”是將“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處”二字,意謂:何處吹奏《梅花落》?
詩的三四句與“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意近,是說風傳笛曲,一夜之間聲滿關山,其境界很動人。“梅花落”本為羌笛聲,但仿佛風吹的不是笛聲,而是落梅的花瓣,它四處飄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灑滿關山。
三四句之妙不僅如此。將“梅花落”拆用,又構成梅花開滿關山的虛景,呼應雪凈月明的實景,委婉含蓄地表達了內(nèi)心思念家鄉(xiāng)的強烈感情。仿佛風吹的不是笛聲而是落梅的花片,它們四處飄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灑滿關山。這固然是寫聲成象,但它是由曲名拆用形成的假象,以設問出之,虛之又虛。而這虛景又恰與雪凈月明的實景配搭和諧,虛實交錯,構成美妙闊遠的意境,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畫手也難以畫出的。同時,它仍包含通感,即由聽曲而“心想形狀”的成分。戰(zhàn)士由聽曲而想到故鄉(xiāng)的梅花(胡地沒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鄉(xiāng)的情調。不過,這種思鄉(xiāng)情緒并不低沉,這不但是為首句定下的樂觀開朗的基調所決定的,同時也有關乎盛唐氣象。
關于塞上聽吹笛高適古詩的內(nèi)容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翰林詩詞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www.nbkechao.cn/zhishi/9475.html
主欄目導航
新增導航欄目
新增導航欄目
熱門知識
熱門詩文
- 鵲橋仙(康州同子權兄弟飲梅花下)
- 廣陵贈別
- 生查子(藥名閨情)
- 水調歌頭(醉吟)
- 大子夜歌(歌謠數(shù)百種)
- 采蓮(入破)
- 橡媼嘆(秋深橡子熟)
- 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
- 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前韻
- 浣溪沙·獨立寒階望月華
熱門名句
-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飛
- 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tài)苗條先到柳
- 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
- 人依遠戍須看火,馬踏深山不見蹤
- 但憑闌無語,煙花三月春愁
- 故鄉(xiāng)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
- 十里青山遠,潮平路帶沙數(shù)聲啼鳥怨年華
- 朝作輕寒暮作陰,愁中不覺已春深。
-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
- 記得別伊時,桃花柳萬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