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箏李端圖片(聽箏李端古詩)
-
這篇文章給大家聊聊關(guān)于聽箏李端圖片,以及聽箏李端古詩對應(yīng)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一、聽箏李端古詩
唐代詩歌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其中不乏經(jīng)典之作。李端是唐代著名的文學(xué)家,他的詩歌以清新自然、婉約柔美著稱。今天,我們來一起品味李端的古詩《聽箏》。
詩歌賞析
《聽箏》是李端的一首愛情詩,表達(dá)了詩人對心愛女子的思念之情。詩歌以古琴為背景,描繪了詩人在聽琴時的心情,通過琴聲的抒發(fā),表達(dá)了詩人對美好愛情的向往。
“別后不知君遠(yuǎn)近,樓頭自有弄琴人。”詩歌的開頭,詩人表達(dá)了對心愛女子的思念之情。他不知道女子離自己有多遠(yuǎn),但在樓上,有人彈奏著古琴,這讓他感到心靈的安慰。
“君恩如水向東流,深情自古多離憂。”詩歌的中間部分,詩人用“君恩如水”來形容自己對女子的深情,但這份深情卻像水一樣流淌到遠(yuǎn)方,讓他感到無法承受的離憂。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詩歌的結(jié)尾,詩人用“一曲新詞”和“酒一杯”來表達(dá)自己對美好愛情的向往,同時也表達(dá)了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之情。
操作步驟
1.閱讀李端的詩歌《聽箏》。
2.理解詩歌的意境和情感表達(dá)。
3.通過古琴音樂來感受詩歌中的情感。
4.在心中回味詩歌,體會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二、李端《聽箏》翻譯及賞析
《聽箏》
作者:李端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注解:
⑴聽箏:彈奏箏曲。
⑵金粟:古也稱桂為金粟,這里當(dāng)是指弦軸之細(xì)而精美。
⑶柱:定弦調(diào)音的短軸。
⑷素手:指彈箏女子纖細(xì)潔白的手。
⑸玉房:指玉制的箏枕。房,箏上架弦的枕。
⑹周郎:指三國時吳將周瑜。他二十四歲為大將,時人稱其為“周郎”。他精通音樂,聽人奏錯曲時,即使喝得半醉,也會轉(zhuǎn)過頭看一下奏者。當(dāng)時人稱:“曲有誤,周郎顧。”
⑺拂弦:撥動琴弦。
韻譯:
金粟軸的古箏發(fā)出優(yōu)美的聲音,
那素手撥箏的美人坐在玉房前。
想盡了辦法為博取周郎的青睞,
你看她故意地時時撥錯了琴弦。
賞析:
聽箏應(yīng)是聽奏箏有感。但從題意看似乎應(yīng)作鳴箏來得有味,來得生動。詩描摹了一位彈箏美女,為博取青睞而故出差錯的情態(tài)。透視心理狀態(tài),洞察入微,描寫細(xì)膩婉曲,十分傳神。
這首小詩輕捷灑脫,寥寥數(shù)語,就在讀者面前展示了一幅線條流暢,動態(tài)鮮明的舞臺人物速寫圖。
既然是速寫,當(dāng)然必須抓住最能突出主題的部分。
最引人注目的,首先便是彈箏者手中正在撥弄的樂器,特別是那絢麗華美,閃爍著點點金色光斑的弦柱。
接著,詩人的目光又自然而然地落到那雙正在琴弦上跳動的潔白如玉的纖手上。
當(dāng)然,詩人也注意到了彈奏的環(huán)境:“玉房前”。精潔雅致的琴房,自然別有一番情味。
畫面上,“金粟”,“素手”、“玉房”交相對比,色彩明麗而華貴。雖然是速寫,卻又施重彩。紿人以極為強烈的印象。
繪畫畢竟是視覺的藝術(shù)。而鳴箏所成的樂曲則是作用于聽覺的藝術(shù)。一、二兩句詩所繪出的畫面是絕妙的。我們從中瞥見了閃光的琴柱、白嫩的巧手、素雅的琴房,但卻沒有聽到琴聲。也許是那精湛的工藝、綽約的風(fēng)姿、高潔的環(huán)境使詩人過于全神貫注了吧。
當(dāng)詩人終于注意到彈奏出的樂曲本身,但彈箏的女子不知何故而“時時誤拂弦”。這并非偶爾失手,因為是“時時”發(fā)生;也并非技藝低下,因為這失誤明顯地屬于有意為之。
為什么會這樣呢?詩人覺察到了:彈箏女子“時時誤拂弦”,是“欲得周郎顧”。史傳:周郎精于音律,當(dāng)時即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郎當(dāng)然已作古人,但彈箏女子仍然希望能得到今天的“周郎”——知音者的一“顧”。她為此不惜有意錯彈,以期引起“周郎”的注意。
一般容易將她的有意錯彈理解為“婦人賣弄身份,巧于撩撥”(清·徐增《而庵說唐詩》),似乎彈箏女子的微妙心理,僅僅是一種邀寵之情。其實,我們更樂于將這種故意的失誤,看成是出于尋覓知音的苦心。她大約也是淪落風(fēng)塵之人。對一般浪蕩子弟,她的故意錯彈飽含著對這班人的嘲弄和蔑視,但總會有一天,真正的知音——她的“周郎’會聽出那曲中的深意,從而向她投去會心的一“顧”的。
李端《聽箏》翻譯及賞析
三、唐代李端《聽箏》詩歌賞析
聽箏/鳴箏
唐代:李端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譯文
金粟軸的古箏發(fā)出優(yōu)美的聲音,那素手撥箏的美人坐在玉房前。
想盡了辦法為博取周郎的青睞,你看她故意地時時撥錯了琴弦。
賞析
這首小詩輕捷灑脫,寥寥數(shù)語,就在讀者面前展示了一幅線條流暢,動態(tài)鮮明的舞臺人物速寫圖。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詩的一二句寫彈箏的女子纖手撥箏,正處于彈奏狀態(tài)。箏是一種弦樂器。從唐詩中所描寫的箏來看,箏是十三根弦,如:“花臉云鬟坐玉樓,十三弦里一時愁”(白居易《聽崔七妓人箏》)。“大艑高船一百尺,清聲促柱十三弦”(劉禹錫《夜聞商人船中箏》)。此詩是速寫,當(dāng)然必須抓住最能突出主題的部分。最引人注目的,首先便是彈箏者手中正在撥弄的樂器,特別是那絢麗華美,閃爍著點點金色光斑的弦柱。接著,詩人的目光又自然而然地落到那雙正在琴弦上跳動的潔白如玉的纖手上,以及彈奏的環(huán)境。精潔雅致的琴房,自然別有一番情味。從畫面上看,“金粟”、“素手”、“玉房”交相對比,色彩明麗而華貴,雖然是速寫,卻又施重彩,給人以極為強烈的印象。繪畫畢竟是視覺的藝術(shù),而鳴箏所成的樂曲則是作用于聽覺的藝術(shù)。一、二兩句詩所繪出的畫面是絕妙的,讀者從中瞥見了閃光的琴柱、白嫩的巧手、素雅的琴房,但卻沒有聽到琴聲。也許是精湛的工藝、綽約的風(fēng)姿、高潔的環(huán)境使詩人過于全神貫注了。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詩人終于注意到彈奏出的樂曲本身。詩的前兩句寫女子正在彈箏,按此寫法,接下去似乎應(yīng)該描寫女了的彈奏技藝,或者表現(xiàn)秦箏極富感染力的音樂形象,但出人意料的是,三、四句并不沿襲通常的寫法,而是描寫女子為了引起知音者的注意,故意錯撥箏弦。相傳三國時代的周瑜,別人奏曲有誤,他就回頭一看,此詩顯然受到了這個故事的啟發(fā)。“時時”說明這并非偶爾失手,也并非技藝低下,因為這失誤明顯地屬于有意為之。有人將她的有意錯彈理解為“婦人賣弄身份,巧于撩撥”(清·徐增《而庵說唐詩》),似乎彈箏女子的微妙心理,僅僅是一種邀寵之情;其實這種故意的失誤是出于尋覓知音的苦心。她大約也是淪落風(fēng)塵之人,對一般浪蕩子弟,她的故意錯彈飽含著對這班人的嘲弄和蔑視,但總會有一天,真正的知音——她的“周郎”會聽出那曲中的深意,從而向她投去會心的一“顧”的。此處的“周郎”喻指聽者,“欲得”就意味著當(dāng)時坐在一旁的“周郎”沒有看她。為什么不看她呢?大概聽者已經(jīng)完全陶醉在那美妙的箏聲中了。本來這應(yīng)該是演奏者最祈盼的效果,最欣慰的時刻,然而,這情景卻不是這位女子此時最渴望的效果,因為她心中另有所思,思不在聽者賞音,而在于一“顧”,怎么辦呢?她靈機一動,故意不時地錯撥一兩個音,于是充滿戲劇性的場景出現(xiàn)了:那不諧和的旋律,突然驚動了沉醉在音樂境界中的“周郎”,他下意識地眉頭一皺,朝她一看,只見她非但沒有絲毫“誤拂”的遺憾和歉意,兩眼反而閃爍出得意的眼神——原來是誤非真誤。為了所愛慕的人顧盼自己,便故意將弦撥錯,彈箏女的可愛形象躍然紙上。這兩句正面寫出了彈者藏巧于拙,背面又暗示了聽者以假當(dāng)真,而這種巧與拙、假與真,又在那無言的一顧之中獲得了奇妙的統(tǒng)一。它不僅說明彈者是高手,聽者是知音,而且傳神地表現(xiàn)出兩者的心理神態(tài),其意趣韻味無窮。
作者簡介
李端(約737年—約784年),字正已,出身趙郡李氏東祖房,唐代詩人。是北齊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貞六世孫。少居廬山,師事詩僧皎然。大歷五年進(jìn)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詩多為應(yīng)酬之作,多表現(xiàn)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xiàn)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fēng)格與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歷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關(guān)于聽箏李端圖片和聽箏李端古詩的介紹到此就結(jié)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guān)注本站。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luò)),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翰林詩詞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xué)習(xí)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www.nbkechao.cn/zhishi/9796.html
主欄目導(dǎo)航
新增導(dǎo)航欄目
新增導(dǎo)航欄目
熱門知識
熱門詩文
- 滿江紅·赤壁懷古
- 鷓鴣天(林?jǐn)嗌矫髦耠[墻)
- 醉蓬萊(毛氏女兄生朝三月二十八日)
- 水龍呤(壽太守·九月初一)
- 應(yīng)天長(三潭印月)
- 鶯啼序(壽胡存齊)
- 元夜(火樹銀花觸目紅)
- 導(dǎo)引(虞主袝朝日中呂導(dǎo)引一曲)
- 廬山秋雨(鎮(zhèn)日風(fēng)和雨)
- 勝勝慢(和劉春卿有懷金溪)
熱門名句
-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壇更無人處一憑闌
-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 誰念西風(fēng)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 相逢清露下,流影濕衣襟
-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 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
- 若是前生未有緣,待重結(jié)、來生愿
-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 天公見玉女,大笑億千場